每年秋冬相交之时,我国北方省份有大量老人到海南三亚过冬,被称为“候鸟老人”。阳光、沙滩、海水以及清新的空气、四季如春的气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前往那里。据了解,今年东北三省将有20万老人奔赴三亚。这些年过半百的老人离开儿女前往远在千里之外的三亚独居过冬,他们的生活状态究竟如何?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迁徙三亚的“候鸟老人”。
十一月的长春,气温降到了零下,家家户户开始为入冬做准备,83岁的孟淑贤老人却和大伙儿不同,她既没有交取暖费,也没有准备过冬的衣物,反倒开始捣腾起夏天的衣服。这一天,由于家里有些阴冷,老人身上穿着两层厚厚的毛衣,靠阳台上的阳光取暖。她告诉记者,再坚持两天就不用在这里挨冻了,因为她要飞到三亚过冬。
2004年老伴过世之后,孟淑贤老人一直独居在长春。近两年,由于城市雾霾越来越重,空气质量差,再加上冬季东北天气寒冷,让孟淑贤老人的冬天越来越难熬。
从2007年开始,每到冬天孟淑贤老人就像大雁一样,告别寒冷的北方,一路飞到三亚,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
11月3日晚上,整理好行装的孟淑贤老人乘坐飞机飞往三亚。第二天,记者在三亚临春河路的松鹤公寓,见到了她。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屋里暖暖的。孟淑贤老人说,这里气温要比长春高20度左右,来到三亚,她再也不用穿厚重的衣服。
上午10点多钟,老人到公寓附近的白鹭公园遛弯。公园沿河而建,河道两旁生长着茂盛的红树林,遍地绿树繁花,很多白鹭栖息在这里。
由于腿脚不方便,在北方过冬不能经常从事室外运动,孟淑贤的整个冬天都是在室内度过。而在三亚,她每天上下午都出门遛弯,每次步行一个小时。每天运动结束后,孟淑贤还会找出自己带来的画笔随性创作。
除了天气怡人,孟淑贤老人在三亚的住宿和伙食也很舒心。她租住的公寓是一栋靠近临春河的新建公寓楼,卧室有两张床,外加一厨一卫,有电视和网线等设施,像这样的两人间一个月1380元,单人间要1600元。尽管这个价钱比起往年有所上升,但孟淑贤老人觉得物有所值。
公寓包吃包住,每顿有丰盛的自助餐,伙食费每人每天18元。由于居住在公寓里的客人多数为东北人,公寓负责人还贴心地找来了一位东北厨师,让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每天都尝到家乡的饭菜。
74岁的老人李淑范也来自东北,她从哈尔滨来海南过冬已经有十年,因为喜欢三亚的气候和环境,她第一次来就在三亚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她告诉记者,三亚冬季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老年人居住养老,患有慢性气管炎的老伴来到三亚后病情也得到了缓解。
与北方相比,老人们在三亚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李淑范老人退休前是哈尔滨中医院的一名医生。来到三亚后,她每天早晨7点左右和老伴到家附近的公园晨练。为丰富老年生活,她们还组织了老年模特队,逢年过节的时候还协助当地社区居委会举办文艺活动。
在三亚,还有一项更惬意的事——看大海。老人们每天都会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闲看海滩上游玩的人们,享受着热带充裕的阳光。而到傍晚的时候,这里会有更多的老人遛弯,这些老人还组织起了“候鸟”广场舞队伍,锻炼身体的同时还结识了很多朋友。
近日,随着中国北方地区天气变冷,越老越多的老人不远千里,来到三亚过冬。这里独特的热带气候资源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候鸟老人”。据了解,这些老人多数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三省,预计今年这个人群将达到20万。
“候鸟老人”的迁徙很有规律。从每年10月份内地天气渐冷,他们便陆续来到三亚,到第二年5月春暖花开时纷纷离开。
实际上,随着近几年三亚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候鸟老人”群体呈现了急速上升态势。庞大的“候鸟群体”在三亚生活期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对他们的服务与管理也成为三亚这座城市面临的新挑战。
三亚常住人口仅53.6万,而三亚市区人口仅有20多万,按照今年仅来自东北三省的候鸟老人数量计算,三亚市民每个人要接待1个候鸟老人。
编后各地的老人来三亚过冬养老,助推了当地的消费和经济,从另一层面也给城市带来了不少压力。如何让城市从容应对蜂拥而至的“候鸟群体”,同时也让“候鸟老人”真正融入到三亚,找到归属感,这是三亚有关部门需要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