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青岛新闻》的报道播出后,今天记者又逐一进行了回访,发现大多数问题已经整改,但同时又有新的问题暴露出来,个别问题在责任划分、具体操作等方面陷入尴尬。
《今日聚焦》昨天报道的位于台东一路和威海路路口的“矮个子”红绿灯,一夜之间长高不少,裸露在外的电线被临时固定。交警介绍,这处信号灯在建设时,是按照2米高度的标准执行的,但后来周边区域改造,将路面抬高了约40厘米,导致信号灯的位置相对降低了。
交警部门承诺,除了完善和美化这处信号灯,近期他们将针对信号灯设置、标志标牌规范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展开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合理。
在劲松七路靠近竹韵山色小区的路口,几名工人在紧张施工,一旁堆放着砂石和砖头。人行道和地面之间的高度差已然被缓坡填补,而靠近缓坡的人行道也被重新铺设。
以上两个问题已经整改,而对于辽阳西路和劲松五路交叉口这处简陋的“安全岛”,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局工作人员现场解释,由于之前征用土地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目前空地还在原权属单位名下,下一步他们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在满足市民通行需求的同时,也为下一步整体规划建设提供保障。
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眉目,可是城市的瑕疵仅限于此吗?今天,本台记者又进行了多路探访。在市北区清江路明泽慧苑小区门口右侧的人行道上,两根长约四厘米的螺丝钉露在地面上,小区居民表示,这里
原本有一个卫生箱,箱子搬走后螺丝钉却留在原地。在市南区仙居路西侧,新昌路小学对面,一段长长的水泥护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看上去十分危险。而在李沧区永平路一段人行道上,近一半的古力井盖莫名消失,豁口处还被绿化带掩盖,让人防不胜防。
破损古力盖带来的危险,绝不止这一处。在中崂路17号北侧人行道上,方形的井盖已经完全塌陷,露出一个直径50厘米左右的洞口,而不远处就是一所小学。
在世园大道南侧,靠近宾川路的位置,记者还发现了一条奇怪的人行道。将近两米宽的人行道,在南侧小区院墙的“压迫”下,自东向西方向变得越来越窄,最窄处仅能容纳一人通过,无论是婴儿车还是轮椅,都得改到马路通行。人行道上的拦路虎,还出现在台东五路。因为地处老城区,这里的人行道本就不宽,可就在路口,一根电线杆立在地上,底座是一个直径一米多的水泥墩、将人行道填得满满当当,只留下左右两侧不到30厘米的空隙。
这些问题都和行人的安全出行息息相关。而安全出行,对于盲人则更加重要。关于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门前的盲道问题,今天上午,市住建局市政工程管理处和市南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初步判断是医院在路面硬化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影响了盲道的使用和安全。
接下来,相关部门将结合具体地势、公交车站、市民出行及医院的特殊需求,找到最佳结合点、完善整改方案。
盲道,作为城市无障碍设施的一种基本形式,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维护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由于维护和管理不当造成盲道无法使用。浦口路上公交站亭挤占盲道的现象就很典型。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问题的解决面临尴尬:记者先后询问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区两级城市管理局以及市运管局,各单位均表示不承担相关责任,直到发稿前,公交站亭和盲道仍保持原有距离、没有任何解决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