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一开始,我们说了雾霾,网上关于雾霾的段子更是不老少,比如埋汰青岛之类的,下面这对小情侣更绝,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决定分手,原本这个方式没什么,可选错了天,就闹出了笑话。如果能看到对方,我们就继续。正常情况下,此方法让两人重归于好的几率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不幸的是,故事发生在一个低头看不到脚的雾霾天。
由雾霾引出的段子近日越来越多,没办法,苦中作乐呗。今天市环保局网站上公布数字,仍是重度污染,持续一周的雾霾天,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一夜爆红的PM2.5,到底是个啥东东?
PM2.5的“PM”,是个外来词,细颗粒物的意思,当然,人家也有汉语名字,
严肃点叫“公雾源”,高端点叫“京尘”,霸气点叫“尘疾思汗”,乐观点叫“尘世美”,要想娱乐点,就得叫“尘惯吸”了。
至于“2.5”吗,是指颗粒物的直径,2.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比PM2.5大点的细颗粒物是PM10,直径大到4倍,体积是PM2.5的64倍,大了这么多,可肉眼还是看不见。
比PM10大的颗粒物是PM50。它的体积是PM2.5的8000倍,肉眼可见,这种尘埃才叫pm50。
桌面上落的一层灰,可都是远远大于PM50的颗粒物。对于我们的呼吸系统来说,越大的颗粒越安全,比如PM50,可进入鼻腔,但不能继续前进。
鼻腔里的鼻毛虽然挡不住,但是鼻腔黏膜细胞的纤毛能挡住PM50,而且,鼻腔里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还能把PM50粘住,使它们不能继续前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清理了。如果pm50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擤鼻涕了。pm10比pm50就厉害得多,可以直达咽喉,所以PM10以下的细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可能就要咳嗽了。
最恐怖的莫过于pm2.5,这家伙跟细菌个头差不多,上呼吸道挡不住,可直接进入细支气管、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参加整个血液循环。别看PM2.5小,可能耐大的很,它能携带许多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多环芳烃、油烟等进入体内致癌。
从PM2.5全球浓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华东地区污染最严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小于每立方米10微克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虽然统称为雾霾,但从全国各地网友的反响来看,每个地方的雾霾都不一样,至少在口感上。成都的爆表空气口感虽然层次感强,但缺少北京PM2.5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势,而且少了那么点老灰的醇厚。反过来说,成都的PM2.5虽然在气场上小了一圈,却多了些休闲的味道和精致感,硬要说的话,一个带有南门涮肉的酣畅感,一个带有茶馆的细腻和情趣。青岛的PM2.5口感,想必在前面的基础上,要再多一些海蛎子的味道吧。
渐渐的,人们在混沌的世界中似乎已变得麻木,有些习惯这种人间仙境的感觉了,因为面对雾霾我们啥也做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等,从来没有在冬天这么期盼过那个小北风——北风那个吹,雾霾那个飘,东边吹到西边哎,转一圈又再回来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