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后炮:谁动了我的隐私  13-03-17     视频长度: 00:07:18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新闻马后炮,背后有猛料。前天的央视315晚会上,苹果手机和大众汽车这两大国际品牌,分别因为售后服务和安全隐患而榜上有名。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大牌落马,让人有种错觉,难道如今我们使用的产品就分为两类吗?一是被315曝光的,请小心使用;二是315没提到的,但也得谨慎使用。因为没有人知道下一个摊上事的会轮到谁。这两年,在维权的词典里,除了公平、质量这些基本的词汇,还有一种权益引起了大家的重视,那就是“隐私权”。从2012年招行工行泄露个人信息被曝光,到今年手机软件和网站窃取用户隐私。隐私权已经变成维权战役里新的攻坚战!

先说说这智能手机,各种应用软件五花八门,上网,娱乐,沟通,甚至购物,你只需要动动手指。可谁能想到,在这背后,别人正在肆无忌惮地窃取着用户的隐私。这些应用软件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个人信息发送给广告商和软件开发商,时不时的收到一些垃圾短信大家也就忍了,可谁知道之后会不会流入到不法之徒的手中。不光手机,上网时个人信息的泄露程度,更是触目惊心。网站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瞄准的就是Cookie!Cookie是我们在网络世界上的个人身份证,会记录下我们上网时输入的一字一句。那么,这些网站通过技术手段,拿到记录个人信息的cookie,有没有经过用户同意呢?

有的大型门户网站,比如网易,竟然也会对自己的用户进行跟踪分析,甚至包括非常隐私的邮件内容。信息时代,个人隐私泄露防不胜防,可现实中,有多少人会主动维权呢?前年开始,火车票开始实行实名制。个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出现在了票面上。铁路部门为了防止个人隐私泄露,特意把身份证号码屏蔽掉了四位数。但在车票右下角的黑色图案,也就是二维码,却成了泄露信息的根源。记者在网络上免费下载了一款二维码扫描软件,对自己购买的火车票进行了扫描。结果发现,从车票二维码上读取的身份证号码,与记者身份证号码完全一致。而且就算二维码图案不全,个人信息也是一览无余。

如此一来,实名制火车票就等同于一张身份证,所以,提醒大家,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废弃的车票最好不要随手乱扔。除了火车票,您相信吗,一张对您来说是废纸的快递单,也会变成别人买卖的货品。在快递分拣中心,每一张快递单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电脑查到。而这些存储收发人信息的电脑,任何人都可以轻易的点击进入。上网一搜算,关于倒卖快递单的信息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专门做快递单交易的网站。一张快递单的叫价从五毛到两元不等。倒卖个人信息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的产业链。日前公安部门捣毁了一个贩卖个人信息的团伙,其中窃取的个人信息竟然有一亿五千万条。很多富豪的个人资产信息都赫然在列。

去年,公安部先后开展了两次专案打击行动,摧毁多个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网络,抓获犯罪嫌疑人3088名。今年,截止到目前,又有1000多名犯罪嫌疑人落网。中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也在今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个标准在个人信息收集和利用方面给出了一定的规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