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合法市场还是非法市场,一个原则就是利民不扰民。摆摊也是为了生活,我们可以理解。但不该牺牲周围居民正常的生活环境。
接着说,昨天,我们报道即墨市通济新区“庞家沟岔村”有一家加工熟食的黑作坊,不仅使用腐烂变质的原料,加工环境更是令人作呕。而即墨市食安办组织的联合执法队伍,面对黑作坊紧闭的大门,竟然束手无策。那么今天,事情会有什么进展呢。
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即墨市通济新区庞家沟岔村,张某某的这处黑作坊时,与之前去的那次截然不同的是,门已经开了,张某某的妻子还主动跟记者聊起了家常,反而对相关的查处并不怎么感冒。记者发现,前天屋里的所有的酱货,以及院子里已经变质的两堆猪头,都不见了踪影。只聊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这位黑作坊老板张某某的妻子突然变了脸,把记者推出门外,又锁上了铁门。要说这家黑作坊,就不得不从头说起。
知情人反映,张某某的这家黑作坊,在村里已经存在多年,主要就是把一些腐烂变质的原料,添加上一些国家禁止使用的添加剂,做成酱货,到附近一家批发市场上销售。虽然张某某的黑作坊多次被即墨市有关部门查处过,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每次被查,张某某都能逢凶化吉。这一次记者暗访后,张某某家的铁锁,再次击退了即墨市食安办组织的联合执法队伍。那么,记者走后,大门怎么就轻易的打开了呢?
依法取缔了!严格取缔了!面对如此“火速”的处理结果,记者的脑海反而生出一连串的问号,张某某加工的熟肉制品有没有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有关部门取样化验了没有?门口两堆腐烂变质的猪头,有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张某某两口子又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对以上问题,记者想采访即墨市食安办。值班人员表示没有领导电话,在记者的再三交涉下,十几分钟后,即墨市食安办值班人员又给记者打来电话,向记者提供了食安办一位姓徐的副主任的手机号码,记者多次拨打,始终无人接听。那么,即墨市食安办组织的执法人员,是怎样依法严格取缔的这家黑作坊呢?记者又来到了即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也许是星期天的原因,质监局里只有一名门卫。通过门卫提供的号码,记者又电话联系了该部门参与联合执法的中队长刘成坚。
违法经营的东西一点没查扣,违法业户的询问笔录也没做,怎么就依法取缔了?严格取缔又从何谈起呢?难道,所谓的严格依法取缔,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吗?就在当晚节目播出的时候,又有知情人反映,在即墨市通济新区庞家沟岔村,还有一家加工熟食的黑作坊,上午,记者再次把情况反映给即墨市食安办,然而遗憾的是,截止到下午五点记者发稿时,也没有得到即墨市有关部门的任何回应。
庞家沟岔村在即墨城阳两地的知名度非常高。因为这个村,经常因为黑作坊在媒体上露面。捣毁一个黑作坊不是一日之功,但至少应该让我们看到执法部门应有的态度吧。否则我们又如何放心把食品安全交到你们的手中呢?休息一下,稍后我们来说说被朋友出卖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