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文章《青岛以开放主动赢得发展主动》,对我市畅通物流大通道、扩大制度型开放、重大平台扩能提质等情况进行报道。
文章指出,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青岛着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畅通物流大通道,做大国际朋友圈。在青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青岛港连接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客运航线可通达128个国内外城市;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32条线路,联通23个国家的54个城市;223条定期航线和42条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海运航线开通……持续拓宽国际物流大通道,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青岛发展潜力更大、动力更强、活力更足。
扩大制度型开放,耕好开放试验田。青岛自贸片区推进药食同源商品“白名单”制度改革。通过这项改革,相关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50%。目前,已有60余家药食同源上下游企业入驻青岛自贸片区,形成涵盖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食品加工、跨境贸易的多产业链条。聚焦企业需求,今年药食同源商品通关改革再升级。针对贸易类企业,全面取消“年进口贸易额1000万元”等限制,允许企业关联多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更多中小微企业直接获益。实施进口转关“离港确认”模式,全面构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服务模式,推行“自画像式”准入准营新机制……青岛自贸片区成立以来累计形成332项创新成果,其中97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山东省及全国推广。
重大平台扩能提质,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今年4月,山东从推进综合改革、重大平台建设、经贸产业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等4方面提出23项支持措施,加快推进上合示范区扩能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