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任评说,听我心观点,大家好我是翼展。又是健身房跑路,这样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了,新闻中很明确的表达了一个情况,在纠纷伊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介入调解,其实是能调解就调解,调解不成就打官司,而当老板卷钱跑路了,人已经找不着了的时候,这个事才由公安接手,这时候重点不是解决矛盾了,而是抓人。也就说在解决矛盾这个环节中,消费者唯一一个强力的抓手,是打官司。一张健身卡,便宜的一二百,贵的两三千,要是大几万买个车有问题我打官司,但是就为这么千八百的我去打官司?成本是不是太大了,我还是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好好调解调解,这不,形成循环了。使用预售卡的行业是不少的,美容美发,餐饮,健身房,都是。饭店跑路,理发店跑路这些我们报道过,但是健身房,少儿游泳馆之类的感觉尤其多,这里面其实有一笔经济账。找人问了问,开个健身房大概要多少钱呢,你就开一个最小型的,用最小的成本也得三十到四十万,中型健身房,你得有个100-200万的资金储备,前期器材,硬件投入很大,开张要经营,初期在强销售政策的驱动下,第一年收入增长速度最快,同时早期为了快速回收成本,往往会采用通过透支未来收入的方式,实行买一送二的打折销售,咱们也明白,新健身房开业办卡特别实惠。不过由于是强销售导向而不是产品导向结果,简单来说是凭借优惠来吸引顾客,因此经常会导致第二年续费率大幅度下降。不少健身房从第二第三年就开始亏钱了。投入大,收益的预期还不算稳定不算明朗,就容易资金链断裂,这也是为什么健身房容易跑路,是真顶不住。那我们不办卡不健身了?虽然健身不止在健身房可以进行,但越多越多的人追求更科学的健身方式,习惯于来健身房进行训练,不是健身房不好,是不少健身房经营的不好,这里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其实给出明确准入机制和规范健身行业,远比帮着消费者调解矛盾来的更有效率。我要健身,但是如果我去健身房健身要做好打官司的准备,那么我会考虑一下在家健身,哪怕效果没那么好,起码不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