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陇一家亲,共念“山海经”。陇南成县,是青岛市城阳区的对口帮扶区县,2018年底完成贫困县摘帽。为了帮助成县彻底摆脱贫困,完成“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城阳区在当地持续注入资金、人才,引入并帮助成县发展花椒、万寿菊等重点产业,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当地经济持续增长。系列报道《脱贫攻坚在陇南》今天播出第一篇——《成县城阳一家亲东西协作见‘成’效》。
正在生产车间调试设备的,是甘肃陇南成县沙坝镇的贫困户敬磊磊。敬磊磊家里有7亩地都是山旱地,长不了粮食,只能种些药材,年收入不足8000元。去年12月,成县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对外招聘员工,敬磊磊当即就报了名,而且很快就被公司录用了。能在家门口上班、学技术,还有稳定的收入,这让他对未来有了新的打算。
敬磊磊就职的这家科技公司来自青岛市城阳区。公司共有员工40多名,像敬磊磊这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公司还有四人。公司总经理张永昌告诉记者,之所以千里迢迢从海边一头扎进陇南的深山里,正是因为看中了当地优良的环境、气候和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企业通过对花椒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提供给食品、餐饮、日化等企业作为原料使用。而无论是原材料采集,还是企业用工,贫困户都在企业优先选用之列。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带动当地17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成县地处西秦岭余脉南麓、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山峦层叠、河流贯穿。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同样由城阳区政府保荐引入成县的万寿菊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企业负责人说,项目本部占地五十亩,今年六月份开工建设,原计划八月末正式运行,受洪涝灾害影响,项目将延期到十月末竣工投产。
成县红川镇贫困户张润强是万寿菊项目的受益者。张润强患有严重的肾病,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在成县红川镇政府的推荐下,他今年种植了12亩万寿菊。尽管八月份的山洪让张润强的万寿菊受灾严重,但红川镇政府为贫困户购买的产业保险让张润强保住了本儿。
除了产业发展,消费扶贫同样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7年开始,陇南成县鑫园合作社开始陆续把当地出产的四十多种药材、农产品加工包装后带往青岛,参加青岛国际啤酒节以及“陇货入青”等大大小小各类展会20多场。
近年来,青岛市社会各界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采购销售成县特色农产品6305.8万元,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通过东西部协作,线上电商平台“陇小南”也不断向青岛企业学习生意经。
在成县和城阳两地区县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成县2018年底完成贫困县摘帽。不仅是成县,三年来,陇南全市共减贫40.5万人,累计退出贫困村1565个,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底的18.7%下降到2019年底的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