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咱们地摊经济的发展,您是否也会经常和朋友一起去夜市里逛逛,淘点好看的小玩意,今天咱们的奋斗者,一起来认识两位在夜市里唱歌的歌手,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一起来看一下。
下午五点,对上班族来说是规划下班去哪玩的放松时刻,但对台东的各个摊位主来说,这是他们抢占摊位的黄金时刻。
仅仅15分钟,台东一路的人行道已经被摊主有序的划分成了商业街,从零食到玩具再到手机贴膜,在这你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伴随着太阳下山,路上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但摊主们心里知道,这条街的“主角”,还没有到来。
一条没有演出的商业街,是一条没有灵魂的商业街,作为这条街的“灵魂”,大文和春春在晚上7点准备开唱,不过因为我们的到来,他们显得有些紧张,就连他们的组合名字,都是临时现想的。
“不是组合”目前一共有三位成员,春春和另一名尤克里里手主要负责演出,大文主要负责点歌营收工作。
由于大文和春春表现得十分紧张,不由会让人对他们的演出效果产生质疑,但随着吉他声响起,这种质疑全部变成了崇拜的眼神。
两首歌下来,现场的人越积越多,大家也纷纷开始点歌,不过这第一首歌,就有些难倒了二位。
既然歌单上的歌无法满足观众,大文和春春只能现场学唱新歌,虽然二位水平十分在线,不过唱一首自己没唱过的新歌,他们还是不免会有些失误。
大文和春春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对于演出,她们十分享受,不过他们的相遇还得从疫情说起。
五月份,随着疫情的影响变小,加上地摊经济的兴起,一个被迫困在家乡的男孩和一个在家乡追梦的姑娘,不约而同的走到大街上路演,他们的故事,也开始了。
就此,“不是组合”成立了,不过,虽然合并之后他们在台东一路上占到了一个好位置,但是他们的音响设备都很简陋,因此他们急需一套演出设备,这时大文主动站了出来。
三个多月的演出,大文和春春在扩展团队的同时,还积累了一批忠实听众,不过既然是路演,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因为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尴尬失误。
晚上10点,春春和大文迎来了最后一首歌,台上春春动情的演唱,台下观众们开心地跟着合唱。可能在大众的眼中,她们只是肆意挥洒青春的“毛头孩子”,但在他们的心中,却有着比任何人都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一直唱下去。
离开时,看着大文和春春一起高歌的身影,我们知道,当多年后他们回头再看,味道依然,歌声犹在,道一声珍重,等一次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