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电视机前的各位,都会在即将到来的购物节里有出色的表现,抓紧一切机会清空自己的购物车。也相信各大电商平台会赚个盆满钵盈,但是赚完这一票大的,估计马上就要准备忙活另一件事儿了:平台上开网店的个人,要进行工商登记。我今天早上还问同事来着,是不是登记以后就得交税了?得到的答复是,你是不是傻,现在也交税啊。工商登记最大的好处是,以后买了假冒伪劣商品,你就有地方维权投诉了。真的吗?只要登记,就能更好地管理规范了吗?
中国的电商有多强大?2017年上半年,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了3.1万亿元,去年的上半年是2.3万亿。一年长了三成。而且大家注意,全国瞩目的双十一在下半年,一整年算下来这个数目是非常可怕的,而这样的市场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一。当然大家要注意,成千上万的经营者还是有区别的,有的是知名品牌在网上开旗舰店,有一些是个人做小买卖、在网上卖东西。现在呢,针对那些个人开网店的店主,出了一项新法案,10月31号,电子商务法草案二审稿出炉,简单的说就是个人网店也要到工商部门登记了,不光是淘宝啊、京东啊这些大平台,你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当微商、卖东西,也得办工商登记手续。换句话说,要管起来了。大家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儿吗?
我记得前两年,影视演员张庭tst面膜事件闹得特别大,她老公也很有名,就是台湾版一帘幽梦里的楚濂,这两个人合伙做微商、卖面膜,但是面膜的效果一般,甚至有很多花季少女用过之后开始烂脸,吃亏以后又没地方维权,因为微商这种东西很新潮,不在任何一个职能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那么现在看,如果依法在工商登记备案的话,闹出这么大的幺蛾子,就可以有正规途径维权了。从这个角度讲,确实是好事儿。另外前面也提到税收的问题了,网店的经营额可能要远超实体店,可在税负方面,线上线下差距比较大,鼓励新经济发展,是不是也得兼顾公平啊?办手续麻烦,麻烦就麻烦点儿吧。好,说完有利的一面,我再说说比较担心的问题。我上网搜了一下,2015年,中国大概至少有2300万家网店,太庞大了有没有,真要往起管,能不能管得过来呢。
我们就以阿里举例,阿里平台上有海量的企业,平时是怎么打理管理的呢?只是淘宝一个平台,为了约束个人网店,就有71部规则,219部说明,573个规则动态,5个相关协议。如果政府要接管,要做到差不多的格局,需要投入多少资源?可以调动多少人?有没有这样的数据、技术和信誉?我不是说管起来不好,而是想想就觉得管起来成本太高了,怎么降低成本,是个问题。其次,网店进行工商注册登记之后,真的就可以消除假货了吗?我可以诚实地告诉大家,不要报任何幻想,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在工商登记就能去伪存真,我们还要315干嘛啊是不是?最关键的是,大家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现在不少人去网上买东西,本来就不是冲着正品去的,我去网上买、就为了买一个性价比,工商部门总不能强制要求我,你必须买正品吧?
网络经济为什么发展的快,因为门槛低。现在门槛高上去了,大家想会不会阻碍新生的企业加入这个市场呢?我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比喻特别好玩,不全对但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说网店工商登记就像两个人谈恋爱,应该是先恋爱,后结婚,再生小孩儿。网上开店,我们先在平台登记,然后再去工商登记,一步一步来,做大做强了我还得上市呢。我刚开始起步,你就让我去工商登记,这就好比俩人刚认识、你就让我领证结婚,先登记再谈恋爱吧。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要么俩人散了,要么民政局的人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