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领取工资,这对很多工薪一族来说习以为常,但对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来说,当工程完工,一次性领取工资才是常态。听说最近人社部下发通知,要求到2019年年底实现“月薪制”全覆盖,并将这一措施作为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的重要手段。“月薪制”将要与农民工联系在一起了,这件事儿,农民工兄弟们是怎么看的?
在东海东路附近的一处在建建筑工地上,来自江苏南通的农民工付兵涛告诉记者,他外出打工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了,一般来说,打工期间的工资会在每年的春节或者工程结束时发放,而不是按月发放。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几个建筑工地后发现,目前,建筑行业内给农民工支付工资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农民工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费,工程结束后统一发放工资的形式。那为什么在建筑行业内,大部分企业不按照月薪制给农民工发工资呢?记者了解到,这主要和甲方工程款的支付方式有关。
此外,建筑领域普遍采用“包工头式用工”,建筑企业进行层层转包和劳务分包。在这一链条上,开发商、承建商、分包商、劳务公司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常常是一层欠一层,最终农民工工资成为一笔糊涂账。
另外,工资到年底发放,也有来自农民工家庭自身的诉求。一家建筑劳务公司负责人王江告诉记者,有些年轻的农民工不知道过日子,他们的家长甚至会打电话,主动要求不要按月给孩子发工资,而是年底一次性发放。
不按月发工资,对建筑企业来说,可以缓解资金压力,对极个别农民工来说,也可以杜绝乱花钱。
从农民工的角度来说呢,每个月定时发钱,可能会减少克扣工钱的情况,是个好事,但是咱不得不承认,以建筑业为代表的一些行业,确实存在它的特殊性,你看,工程款的结算不是以月份来算的,所以之前并没有实行月薪制。那么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规定实施起来,有没有难度呢?
早在2010年,青岛就有部分建筑劳务公司实现了工资月结制度。2016年年底,青岛又下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要求每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签字确认后,直接将工资划入农民工个人工资支付银行卡。
当然,在建筑行业内,推行农民工工资月结的办法实施起来也有不少困难,有建筑行业的管理者告诉记者,如果将数以万计的农民纳入企业正规管理,企业势必要加大投入,这样企业的负担就会随之增加,而更关键的是,绝大部分农民工不愿意接受企业的正规管理。
其实,农民工实行“月薪制”是有法律依据的,《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合同法》也对工资按月支付再次予以强调。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已经实施月结制的建筑企业来说,如何化解这部分资金压力,关键在于和房地产开发商等甲方商定合同时,要将按月拨款明确写进合同内。同时,对于企业来说,按月结算工资更加规范,也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019年年底,月薪制全覆盖,这让农民工看到根治欠薪的希望。青岛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刘文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法律赋予农民工按劳取筹的权利,无论什么样的行业、企业都应该严格执行,不容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