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老企业搬迁发展,势必带来职工的分流安置问题。在100多户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工作中,我市通过保障基本、促进就业、帮扶困难等组合拳,让6万多名分流职工逐渐开始新的工作与生活。系列报道《嬗变展新姿》,今天播出第二篇《老职工踏上新征程》。
今年,赵修杰迎来了人生角色的一次大转换。半年前,他还是青岛钢厂的一名工人,而现在,他成为一家公司的小老板,从房产中介、装修、职业介绍到二手车、土特产,经营范围很是广泛。
2015年12月31日,青钢老厂区正式宣告停产,赵修杰决定不去新厂区,在领到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后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据了解,在我市启动搬迁的100多家老企业中,共有6万多名职工面临去留问题,不少职工因为知识结构跟不上、新厂厂区远等因素,选择离开企业。
李沧区是此次老城区企业搬迁工作中涉及分流职工最多的城区。针对分流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特点,区有关部门注重加强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免费开展了月嫂、推拿、汽修等行业的培训。
在摸清辖区企业用人需求的情况下,李沧区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分流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在这家离青钢老厂100多米远的孵化器里,如今就有12名原青岛钢厂的职工实现了就业。
据了解,自启动老城区企业搬迁工作以来,我市通过发放稳岗补贴、提供就业岗位、开展创业服务、进行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等帮扶措施,妥善安置了6万多名企业分流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