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儿跟同事聊天,说起他们那一辈,兄弟姐妹天天在外面疯,爸妈忙得什么都不上,孩子也一天天拉扯起来了,而且都很有出息。为什么现在感觉,就一个孩子还那么不好养?冷了不行,热了不中的。中国人带孩子,到底难在哪儿呢?来看今天的热点关注。
重庆的王先生,供职于一家金融机构,平时工作非常忙。去年小两口有了孩子,谁都没时间管,就交给了丈母娘带。可幸福是短暂的,几个月之后,王先生的丈母娘突然提出,希望他支付一定的“带孙费”。孩子是亲生的啊,亲外孙,姥姥照顾外孙属于情感支出,谈钱,这不伤感情嘛。于是王先生发了个帖子,吐槽了这段家务事,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有没有义务帮子女带孩子呢?有媒体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很有意思,65%的年轻市民认为,父母没有义务帮自己带孩子,但是68%的年轻人,仍然会选择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带。
其实这个调查没有深入进去,我觉得现在的问题,不是老人带孩子给不给钱的人情伦理冲突,而是老人带孩子引起的一系列新问题。
微博上有一个很有名的段子就是,奶奶或者姥姥,是天生萌娃的“杀手”,说的就是老人带孩子的方式方法有问题。我一朋友怀孕马上要生了,她现在最痛苦的事儿是选择谁来带孩子。自己肯定是没有时间,脱离社会当全职妈妈太不现实了,隔代养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隔代养有三大现实的问题:第一,孩子跟老人学说话,一张口就方言。第二,老人带孩子很容易出现过分溺爱的情况,经常会有孩子都长到好几岁了,吃饭靠喂,衣服也不自己穿,独立性太差。第三,就是老一辈带孩子,和年轻人的观念冲突太大。前两个倒还好说,后一个真是不好解决。前两天看新闻,说当奶奶的把东西嚼碎了喂给孙子,结果儿媳妇不乐意,一怒之下将老人赶出家门。我想想我小的时候,也都是被这么喂起来的,但是再想想如果别人这样喂我的孩子,那也确实不舒服。
除了喂养,平常的消费观念上,老人和年轻人冲突的地方也很多。比方说,效率的问题。现在都流行用纸尿裤,方便,而一些老人还是习惯用尿布,觉得这种东西便宜、透气性更好,宝宝带着更舒服,但洗起来非常麻烦。再比方说医疗的问题,因为食品安全、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现在带孩子跟以前的确不能同日而语。老人觉得有点儿小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些土方法能治就治了,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是一有风吹草动,就往医院跑,往往过度紧张。
这么说起来,累就累在这里了:孩子要么你选择自己带,要么你交给老人带、自己就别那么多心事。可事实上却是,我交给老人带,老人自愿不要“带孙费”,我自己出的力不多,但我就是看不惯老人的一些带孩子方法。顺着她来吧,过不了自己这关,说出来吧老人还憋屈,他们不会觉得自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反倒是觉得出力不讨好,费那么多劲反过来被埋怨。这拉拉扯扯的,带孩子确实难啊。
怎么就能“不难”呢?我想年轻人应该摆正心态,长辈带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所以真有矛盾和冲突,很难撕破脸面、去说服老人。这种时候需要技巧,不能一味地顺着他们来,或者一味的坚持己见,破罐子破摔。比方说老人要给孩子喂药,你不想让孩子吃可以说我自己来,然后抱孩子进屋谁知道他吃没吃啊。养儿不易,当爸当妈的不易,当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不易,咬咬牙,熬过这最难的前两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