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市民又在胶州的广州路上,发现路一对儿流浪母子,好像家里遇上了什么难事,快过年了,还在外面捡破烂,不回去跟家人团聚吗?
下午一点,在胶州市广州北路一间破旧的出租屋内,记者见到李桂秋时,她刚刚捡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回来,顾不上吃午饭,就忙着分拣垃圾,因为这样可以多卖出几块钱。就在不远处,两个儿子正逗着两岁的妹妹玩。李桂秋说,儿子已经懂事了,可以帮衬着自己干点活,她现在最担心的是小女儿,平时营养跟不上,可她这个当妈的,又无能为力。
41岁的李桂秋,老家在东北吉林,十四年前,在朋友的介绍下,和胶州马店镇杨家屯的杨世俊结了婚。在乡邻们眼里,这两口子感情和睦,小日子过的有模有样的,可就是在一起这么多年,一直没领证,这一点让大伙猜不透。李桂秋说,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日里就知道种地,大小事情,都听哥哥的。为了领证的事儿,两口子没少吵架。10几年里,两个儿子相继出世,可没有户口,孩子的学业都成问题。两年前,李桂秋因为这事儿又和丈夫吵了一架,返回东北娘家时却意外的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犹豫再三,李桂秋决定还是把这个喜讯告诉丈夫,可是没想到,当电话接通时,等待自己的,是另一个噩耗。李桂秋的大儿子:我爸爸瘫在床上了,起不来了。心急如焚的李桂秋,马上从东北赶回胶州,可一进门,迎接她不是亲人的期盼,而是一场更加猛烈的暴风雨。无奈之下,李桂秋再次离开杨家返回东北。几个月后,女儿馨月出生了。可丈夫杨世俊却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李桂秋只好再次返回,将原来留在杨家的两个儿子接出来,到胶州市区花80块钱租了一间不到十平米的房子,靠捡破烂为生。
每天早上,李桂秋让大儿子照顾着小女儿,自己则和二儿子推着三轮车,出去捡破烂。由于没有本钱,不能到小区里收购废品,李桂秋和二儿子只能在路边的垃圾桶里,捡些值钱的东西来卖。一家四口,每天的房租加上生活费,少说得二十块,为了能让孩子们吃上饭,李桂秋一般清早六点出门,晚上五六点钟才回来。忙碌了一天的李桂秋快要回家时,大儿子长生,也开始给一家人准备晚饭了。因为没有专门的电线,十四岁的长生,每天都得想办法先把电线头接上,才能做饭。
就在长生忙着张罗晚饭的时候,刚刚两岁的小馨月,已经等不急,一个人拿着中午剩下的冷米饭,吃了起来。冰冷的米饭,冰冷的小屋,冰冷的生活,是李桂秋和三个孩子,每天不得不面对的。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让一家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
母子四人的情况看着让人揪心,就说今天这个温度吧,我从台门口走进大楼这三两分钟,整个人都就冻透了,后背疼的都传不动气,想想李桂秋娘几个,唉!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情况难道不可逆转吗?
李桂秋的大伯哥,为何非要把母子四人赶出家门?难道仅仅是因为怀疑孩子不是弟弟亲生的吗?还是里面另有隐情呢?李桂秋和孩子已经快两年没有回杨家屯的家了,大门上的锁被大伯哥换了,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院子里已是荒凉一片,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左邻右舍的关怀。
听说李桂秋母子回到村里,不少老邻居都过来嘘寒问暖,可一眼瞅见李桂秋的大伯哥走了过来,大家伙都低着头,默默走开了。李桂秋的大伯哥说,他怀疑三个孩子中,除了老大之外,其余两个都不是弟弟的亲生骨肉。昔日家人的质疑,让李桂秋很受伤。老杨家兄弟四个,丈夫排行老三,早些年因为家里穷,只有老二和老四结了婚,后来老四一家去了东北,很少回来。再往后日子好过了,老大和老三也准备结婚,可都被老二否决了,他说自己的儿子可以给兄弟们养老。这个老二,就是眼前的大伯哥。
二大伯哥说,房子不是李桂秋丈夫的,而是老人留下的养老房,四个兄弟都有份,而且当时有分家单为证。现如今,李桂秋的丈夫已经去世,这分家单的事儿,就更难说清了。可即便真有分家单在,作为老杨家的媳妇,还带着老杨家的骨肉,总该有一席之地,不至于流离失所,要靠捡破烂为生吧?李桂秋说,自己曾经咨询过律师,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从法律角度,二大伯哥,都应该把房子还给自己,因为这处房子的相关证件上,写的都是丈夫杨世俊的名字。
显然,对方还是不愿意把房子还回来,更不答应孩子把户口落进来。眼瞅着天色暗了,母子四人只好再次返回出租屋,对于未来的生活,丝毫没有把握。李桂秋的大儿子:人家背着书包上学,我们就在这里捡破烂,有家也回不去了。李桂秋的大儿子,就想回家把户口落上,好好上学吧。
李桂秋和孩子们能要回自己的房子吗?孩子们户口能落上吗?他们能实现回到学校的愿望吗?生活在线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