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过量?猪大肠煮后变浑汤  13-02-07     视频长度: 00:04:39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后天就是除夕了,有空没空的都在插空忙年,这两天应该是洗洗酱酱的高峰期,李大哥正在家里卤大肠呢,灶上咕噜咕噜的煮着,费了老半天的劲儿,开盖一瞧,哎?肠子呢?长腿跑了不成?我说李大哥,您这是做的啥呀?疙瘩汤?羊肉泡馍?李大哥说了,都不是,这是俺昨天煮的猪大肠。

猪大肠,是李大哥一家逢年过节的必备菜品。不过这洗大肠、做大肠可都有讲究,李大哥自认为是个行家。半个小时过去了,美味大肠该出锅了,可李大哥一掀锅盖,吓着了。半锅大肠,变成了白乎乎、粘稠稠的一锅混汤,难道是煮大了?再用筷子捞捞,满锅的絮状物中,还夹杂着红色肉团,依然像没熟一样。这到底是咋回事啊?这大肠的洗法和做法和之前没啥两样,问题肯定就出在这原料上面,中午,李大哥的妻子捧着这锅大肠找到了抚顺路批发市场的这位摊主。

摊主坚持这猪大肠没有任何问题,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都是因为煮的时间过长给煮化了。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在这个摊位,买了两根猪大肠。之后又到附近的一家冷鲜肉专卖店买了一根大肠,顺便把这锅絮状大肠的问题请教了摊主。

同样都是猪大肠,一个说要煮10分钟,一个说要煮40分钟。差别到底在哪?记者请李大哥用和昨天一样的方式,分别清洗和烹煮了这两份大肠,半个小时后——李大哥:这个新鲜,这个不新鲜,怎么看出来的?这份发亮,有光泽,这份就不新鲜。

虽然两份大肠在色泽和光泽度上有一定的差别,不过还算正常,可见昨天的“絮状”大肠跟煮的时间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敦化路工商所,执法人员约记者在抚顺路批发市场办公室见面。不过执法人员还没到,市场管理人员就出面解释了。市场认为,猪大肠煮后之所以会呈絮状,很有可能是用碱过量导致的,另外,李大哥当初在购买时并没有索要票据,所以他们也怀疑商品的真正来源。执法人员凭经验认为,市场方面的解释基本合理,另外,那家卖猪大肠的摊位中午十二点就停止营业了,市场方面说,暂时联系不到摊主。

抽查就是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不让它流通到消费者手上,这都发现问题了,再抽查有啥用?李大哥说他不想去检测了,毕竟也没吃到肚子里。不过从前天开始,又是猪肚又是大肠的,状况百出,确实挺让人无语,不知道那些肝儿啊、蹄儿呀的,都能不能让人放心,这事儿应该怪猪呢?还是怪人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