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三里河徐家园村的好几位村民,给我们打来电话说,我们村一位86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家门被人给堵了,进也进不去,出又出不来,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在大过节的给您添堵啊。我们觉得大家说的很在理,赶紧去看看。
老人家的话,听了难免让人鼻头泛酸。本是安详晚年的年纪,没有儿女的照料,老宅子破旧不堪无人修补不说,如今连家门都被邻居给堵死了。这不明摆着被人欺负吗?到底谁这么给人添堵呢?让大伙儿心酸难过又愤愤不平的,就是村民胡林书老人的遭遇。几个月前的一天,86岁高龄的胡爷爷,本想跟往常一样拎着马扎出门遛弯。怎料,家门口的路,突然不通了。胡爷爷老实本分种了一辈子地,打了一辈子光棍儿,无儿无女,无欲无求。从不跟人争,从不跟人抢。孤独地住在这间破旧潮湿的老宅子里,度过余生。老人家想不通,这好端端的家门,怎么突然就被堵死了?也没人提前跟俺打一声招呼?
家门不能走,村委特意在老人家的侧面,新开了一条土路。可这条土路,实在难走。胡爷爷年事已高,视力几乎为零,腿脚又不灵便。看着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小路上,村民们心里直泛酸。究竟是哪户邻居,冷不丁地干出这么一档子好事儿?更让大伙儿担心的是,照这个趋势看,堵门或许仅仅只是第一步。看这个趋势,老人担心,将来以后没地方走了。
老人的门究竟是谁给堵的?很明显,堵门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村民受到了委屈和不公平待遇,大家的掌门人——村委那边,又是否知情呢?随后,记者展开了详细调查。
我们看不明白,一位86岁的老人,已经手无缚鸡之力,为什么能让这位村书记这么大动干戈?就算老人不去养老院,想守住自己的老屋也是人之常情,大家都容易理解的事为什么会这么不耐烦?即便您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可结果怎么让人觉得不是那么个味了呢?我们的报道也不是针对您个人,您如果问心无愧至于这么大脾气吗?这么多的问号,我们希望您能用行动给这位胡爷爷一个说法,让大伙儿气顺了,让胡爷爷能安享晚年。胡爷爷的侄媳妇:记者,为什么要把这儿堵上?这外面都是他家的地方,靠街那边,去年让我们家老人去敬老院,他死活不去,然后他们就憋气,把门堵上了,老人去敬老院,房子腾出来给谁?他们好盖屋子嘛,这屋子是老人一辈子的家底子,他们想霸占了。
去敬老院?盖新屋?这两件事儿之间,能有什么关系?老人侄媳妇的一番话是否属实,还得去村书记那边求证一下。三里河徐家园村村书记,黄宝学:送敬老院,是想做好事儿。他不想去啊。他第一天都同意了,都签字了,第二天就又不同意了。侄女婿:老人眼神不好,耳朵不好,说让他去敬老院,他说他不去。村书记:当时说去敬老院,办事处补助一块儿,村里补助一块儿,你们都同意了。不知为什么,一提到敬老院的事儿,村书记情绪立马激动了起来,语调也是蹭蹭的往上扬。他说,自己去年上任之后,打谱做的第一件好事儿,就是把村里年纪最大的胡书林老人,送去敬老院护理。可是,这家人偏偏不领情。三里河徐家园村村书记,黄宝学:记者,为什么非要老人去养老院呢?因为他没儿子。为什么前两年没送他去?因为我刚上任。以前的事儿我不知道。记者:他门前那条路,是人家个人的老宅子,谁的?村里一个个人的。村民都有老宅子,现在都要盖起来,你们去已经看了,西边也有地方,一直没盖起来,前面有条路,没修好。
去不去养老院,终究还得依照老人自己的意思。胡爷爷选择继续住在老宅里,可之后不久,家门就被邻居家堵了。难不成,这两件事儿之间,真的有关联?三里河徐家园村村书记,黄宝学:老人被送去了敬老院?老人的这间老房子该怎么处理呢?老房子,按照村里该怎么规划就怎么规划。怎么规划呢?你们看见了,他那个房子,一直都没调出来。记者:想怎么规划怎么调整?现在看来堵门是规划的第一步吗?他那个房子,现在在路上了。
啥?老人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偏偏现在就挡路了?而且,已经列入了村里改造路段的规划之中?三里河徐家园村村书记,黄宝学:怎么能够确定,那条路就是这户人家的?拿出证据来我看一下。想要证据没有。我刚上任,干了到现在为止才一年。记者:老人没去敬老院还住在这儿,眼神腿脚都不好,这么多年的习惯,为什么现在这么急于把这条路堵上呢?不是把路堵上,该修房子修房子,现在另开了一条路,让他走。路究竟属于哪家哪户,不是谁一句话就能说了算的。村书记说,虽说邻居把老人的家门堵上了,可村里还是给新开了一条小路。三里河徐家园村村书记,黄宝学:那条路老人走的安全方便吗?安全不安全现在不说,至少能走不是。记者:那刮风下雨天,老人万一滑倒了出闪失怎么办?这个责任谁负?你要那么讲的话,里面会有很多原因了。村里可以考虑这个事儿。村民与村书记对峙:同样是老宅子,邻居家不应该把自家的方便,建立在别人家不方便的基础上。村支书:现在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老宅子,都看得很重要,为什么你们家不愿意把老人送敬老院?就怕老宅子被别人占了。村书记:把修路这户人家找出来,帮忙做协调工作可以吗?协调不了。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别跟我说,我管不了。那条路不能走吗?走得好吗?如果你们讲这个条件的话,让他侄子把房子盖了!为什么把他送敬老院他不去?!!!疯了......
村书记越说越激动,随后,执意带着记者再去老人家看看。喏!旁边新开的这条路,与村里四通八达,就适合老人走。至于协调和解决办法,仅此一种。村支书:走走走,去看看来!!!记者:有没有经过人家的同意,给人改路呢?可以改,但为什么不提前告知老人呢?不是我提前告知。当时谁盖房子谁告知。记者:希望您帮忙联系出来盖房子的人,为什么不能帮我们联系呢?不能,谁让你们来的你找谁,这么难为吗?跟您有利益关系吗?都是我的村民。同样是村民,为什么这样对大爷呢?对大爷够可以了,房子还是漏的。不去敬老院!!!给他3000块钱,送油送大米,对他够可以的了。记者:为什么没提前告诉他?行了,我就这么回答,你愿意怎么办怎么办,使劲报道,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