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刚进入禁渔期,新鲜的海货得等等,可并不妨碍养殖的海鲜上市,胶南山前村的渔民最近就遇到个麻烦事,好不容易养殖的扇贝到好时候了,却遭遇厄运。你看,全都死了,这没有肉的就是死了,什么原因,不知道。在胶南山前村的一处码头,记者见到了正忙着捞扇贝的养殖户。眼瞅着一笼笼的扇贝死掉了大半,大伙心里不是滋味。一笼今年损失20多元,往年80多元。每户损失不到好几万,大户得20多万。我死的更多,你养了多少3000多笼,全已经收了,一天就上来了。你看这一片片的皮就行了。
大伙说,因为山前村紧挨着灵山湾的养殖区,七八年前他们就开始集中养殖扇贝,每年十月份播种,次年10月收获,由于收入可观,养殖户也是越来越多。可自打去年春节起,有人发现,本该铆足劲长个的扇贝,竟然莫明其妙地张了口。这样就死了,还没有收边。没有肉的早就死了。我们东边和西村的村,他们养的死的轻,我们这死的利害,我们也找不出原因。按常理,夏天气温升高,扇贝零星死亡也属正常。可今年死亡面积如此之大,死亡开始的时间如此之早,这些养扇贝的乡亲们还是头一回碰到。你们投没投保险,没有,一直就没投过,91年投过,后来几场台风,保险公司赔了,没有敢保的了。
同样的种苗,同一片海域,相同的培育方式,为啥周边村庄的扇贝都没事儿,唯独中间的山前村大面种死亡呢?为了查明原因,记者将情况反应给了胶南市海洋渔业局,专家很快赶到现场。专家:浒苔还没有来,赤潮也没有发生,应该是灵山湾这地方养的量太大了,接近一万亩,两人边较轻,扇贝靠吃澡类,两边澡类多一些,单细胞藻类中间就少了。专家介绍说,灵山湾紧邻着外海,污染源相对较少。死亡的扇贝集中在养殖区的中间,应该跟养殖笼的密度有很大的关系。不过谨慎起见,他们会对扇贝进行抽样检测,给养殖户一个明确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