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五开始,大家都在围着孩子转,这两天周末,估计孩子家长们都忙坏了,吃的玩的很开心吧?其实,我们还是希望六一儿童节别太成人化,只停留在吃吃喝喝上,多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儿童节很重要,比如说明天的广电小剧场,我们生活服务频道,专门举办了一场专门针对孩子教育和心理的讲座,我们也是请到了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孙云晓和石卉,感兴趣的家长明天上午九点半可以到广电大厦来听讲座,我们的讲座是免费的,如果您这两天没来得及领票可以明天直接到现场领。
那么,这两天,家长们是不是在动脑子想带孩子去哪玩啊?比如说一些大型玩具,好玩是好玩,可是您知道它的安全质量靠得住吗?最近,我们的记者就专门针对大型玩具游乐场做了一番深入的调查。
儿童游乐设施表面光鲜好玩,而刚才这些镜头只是一些皮毛,里面究竟还有那些让人担忧的呢?大型玩具,通常是指安装在公共场所的玩具,譬如街道、广场、公园、商场、儿童乐园等,一般供10岁以下小孩子游戏,因为玩具造型新颖、功能全面、活动范围大,颇受孩子们喜欢,可事情总有两面性,在带给孩子欢乐的同时,危险也不期而至。就在前两天,开发区薛先生三岁半的儿子涌涌,就在玩充气跳跳床时,受了重伤。涌涌摔到垫子上,导致右侧肱骨髁上骨折,经鉴定为十级伤残。找到游乐场,对方却不承认是气垫床的问题。薛先生遇到的事情并不是个例,类似蹦蹦床伤人的时间,在很多地方都曾发生过。
伤人事件频频发生,家长开始忧心忡忡,大型玩具,孩子到底还能不能玩?记者了解到,制作大型玩具的材料,主要有金属、塑料、木材、绳索、涂料等,这些东西如果质量不达标,危险自然难以避免。而调查中记者发现,这至关重要的标准,居然无据可查。记者咨询质监部门,得知国家现在还没有针对大型玩具出台标准规范。监督部门无法可依,大型玩具变得无人能关。那么生产厂家的自律,又做的怎么样呢?
不同的商家,制作生产大型玩具的标准也不同,这样一来,购买者在挑选时也只能听宣传、看广告,跟着感觉走了。不过虽说标准不统一,大部分生产商对大型玩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还是有具体说明的。可惜说归说,做归做,一些注意事项在经营者手里,就变成了空谈,违规使用,隐患无穷。这家商场内的大型玩具游乐区,海洋球、蹦蹦床、滑梯、木马,项目挺齐全,对于玩具的安全性,大部分家长也表示很放心。打眼一看,这些玩具表面挺新,四周还用泡沫包裹,可惜走近了仔细瞅瞅,就经不住推敲了。
相对于室内的玩具设施,户外大型玩具,由于风吹日晒,损坏几率更高,安全性能也相对更低一些。而孩子在上面玩耍时,人数的多少,有时也能直接影响到安全性。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记者从质检部门了解到,近期国家将针对充气玩具出台相关的标准措施,而对于类似大型玩具的标准不久也会制定出来,我们希望这些质量安全尽快有章可循,给孩子一个安全保障的游乐环境。按照大多数玩具生产商的要求,3平米容纳一个孩子,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可在实际经营中,为了更多的赚取利润,这些规范,早已被商家抛之脑后。经营者漠视,家长们大意,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就会悄然而至。眼下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大型玩具内孩子们挤在一起,一旦消毒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病毒交叉感染。记者采访时,恰好遇到游乐区内的工作人员,给玩具消毒。调查拍摄,记者(您喷的这是什么东西)游乐区工作人员(安利)记者(消毒吗)游乐区工作人员(嗯)记者(多长时间消一次毒)游乐区工作人员(一天消两次)。听起来似乎挺让人放心,可仔细看看工作人员的消毒过程,却难免让人心里打鼓。粗略估计,这片玩具区面积至少200平米以上,工作人员拿着不到半瓶消毒液,喷洒过后,还剩下一多半儿,消毒效果如何,恐怕只有经营者自己心里明白了。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大型玩具经营场所,都会有这样的提示:家长必须全程陪同,自己看护,一旦发生伤害,经营者概不负责。公共场所的意外受伤,经营者真能撇清干系吗?
李玉浩,清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商家为了摆脱责任做出这种免责提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消费者来消费的时候,商家有最基本的义务就是提供安全的环境,如果是游乐设施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即使作出了提示,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专家认为,家长带着孩子去经营性场所娱乐,已经构成了消费关系,因此出现意外,家长可以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自己。如果厂家和经营者不能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安全义务或是产品没有质量问题,就应该承担下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