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的小文博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以前每天放学都很高兴,但前天放学一回家,就哭着跟奶奶说,被校长打了,而且一天当中打了好几次,不想上学了,这下家里炸了锅。在学校办公室里,小文博哭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对着校长又吵又骂,还几次三番要冲进屋里,跟校长较量较量。师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矛盾?孩子为何情绪会如此失控?事情还得从一天前说起,5月17号上午,念一年级的文博利用课件时间,在校园里玩,为一点小事,和另外一个孩子打了起来,恰巧被路过的校长看到。文博:校长说什么了?就打我,怎么打的?打我脸,打了几下?一下,疼吗?疼。你哭了吗?哭了。
文博说,当时校长打完自己后,就让自己走了。可偏偏调皮的文博没长记性,下午放学时,又和那个小同学打了起来。文博:他就带着同学走了。 等到散队的时候,我和同学又打起来了,然后我看见来了一个车,我们又接着打,校长停下车,照我脸就一巴掌。这下可好,一天之内,接连挨了两巴掌,中间还被校长劈头盖脸骂了一顿。更让文博生气的是,校长只打他一个人,而对另外一个同学没有惩罚,这让他觉得很不公平。回家之后,文博把心里头的委屈告诉了奶奶,老人听了,心疼的直掉眼泪。文博爸爸:在文博六个月零八天的时候,就把孩子撇开了,他是在奶奶家长大的,后来在即墨上了幼儿园,现在上学了,把他弄回来。
原来,去年文博的父母办理了离婚,文博判给了爸爸,因为平时要忙着水果生意,文博就跟着奶奶在丁戈庄的村里生活。这次听说孩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爸爸特意从市区赶回来,要跟学下讨个说法。文博爸爸:觉得为什么打孩子,没有娘,奶奶也老了,我又常年不在家。教育部门管孩子,是应该管,但是方式不对,你打屁股没事,没有打脸的,大人都不打脸,何况七八岁的孩子。文博大伯:我打电话给校长,校长开口就说,你有本事使吧,闹吧,告吧,我不怕你捣鼓其他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打打闹闹是天性,如果事情真的像文博和家人所说,校方确实有推脱不了的责任。记者找到文博就读的学校,找校长当面核实此事,没想到,对方一开口,现场的所有人,都惊了。校长:我作为一校之长,能去打一个小学生?你可以找出证人来,昨天放学的时候,学生都是站队回去的,有很多学生,你可以问问。我是校长,打学生,能下得去手吗?文博:你说的是实话吗?是。到底打没打?打了,打你哪里了?脸,孩子指画我了。再没有了。文博大伯:你打了当然不能承认了。学生、家长、和校方的说辞有天壤之别,到底是谁撒了谎?记者正迷糊着,现场又出现了状况,小文博突然跑出去,拿了一些石头,朝着校长不停的扔过去。
孩子的脾气不小,先不论校长有没有动手,这个小文博的管理成本很高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调皮的孩子,尤其是别人的孩子,我有时候觉得,哪怕您是校长,不去管理,都比动手管理要好,那么,孩子情绪这么激动,是校长让他受委屈了吗?再往下看。文博说,校长一共打了自己两次,一次在办公室,没人看见,另外一次,是在放学后,当时有两个同学看见了,记者随后找到两个孩子求证。文博的同学:那天放学,我们没有打架,散队的时候打没打?没有。看见校长了吗?没有。那校长打文博了吗?没打文博的同学:放学的时候,文博和同学打架了吗?打了。谁给他们拉架了,没有人,校长看见了吗?没有。那谁拉架了,没有人。
随后,记者又在校园里找来几位同学,出乎意料,大家对文博的印象似乎都不太好,说文博在校园里总是打架。学生:为什么文博总是打架?他就仗着他三爹,他三爹,很凶。那次是文博先打人家的,后来他三爹来学校找人家。他这个人还爱说谎,人家并没有打他,就是碰了一下,就说打他了。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大家认为很可能是文博在说谎。7岁的孩子,会把谎话说的这么真?孩子表现出的委屈、愤怒难道都是装出来的?记者把文博再一次叫到屋里,没想到,这次孩子的反应,让人十分意外。文博:哈哈哈大笑。你到底撒谎了吗?(大笑)文博:那你为什么跟你三伯说校长打你了,因为我拿了我三伯的钱,我三伯还没有打我呢,我怕我三伯打我,实际校长打你了吗?没有。那你回家怎么说的?我就说,校长打我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奶奶没有给我钱,这么说了奶奶就给你钱了?我骗我奶奶,我还偷我奶奶钱。那校长一下子都没有打你?没有,有没有进找个屋?没有。
文博的话,让记者大吃一惊,为了跟奶奶要几个零花钱,就编出这样的谎话?那为什么,矛头要直至校长呢?文博:那你刚才为啥还要说校长打你了?还拿石子打校长,那你不觉得校长很冤枉吗?活该。因为你不喜欢校长?对了,他就像个大坏蛋,他好凶啊。面对这个天真幼稚的孩子,记者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知道文博的家人,知道事实真相之后,会有什么反应?文博:其实昨天校长没有打我。家人:什么?怎么地?(孩子哭了)你们别吆喝孩子。对于文博的话,家人很意外,震惊之后,就是极力的反驳。三伯:打了,百分之百的,你看见了吗?看见了,那为什么不过去阻止啊?校长走了。爸爸:现在的孩子,在家里一个说法,在学校一个说法,没法办。校长:孩子说什么,我不在乎,童言无忌。
校长说,对于文博犯下的错误,他不想追究,只是家人的态度,实在让他心寒。校长:他三伯说我打孩子三回了,第一回说我打他,我去他家找他,孩子说没有打。第二回,说我把孩子按在办公桌上用竹坯子打屁股,我火了,有去找他。前天,孩子说我和其他老师,不让孩子上学了,一辈子不让孩子上学了。昨天又说,站队的时候,又说我打孩子了。为什么总说我打孩子?问问他。文博三伯:你指挥的,你让其他人打的。
校长说,其实对于文博在学校里的表现,他和老师都很担忧,按说七八岁,正是调皮的时候,和同学打打闹闹也正常,但文博似乎跟别的孩子,有点不一样。校长:已经扰乱我们正常的教学秩序了。每次来了以后,到班上吓唬学生。文博三伯:你不管啊?你一问三不知,我就是问问,怎么打的。校长:前两天,还打人家学生,家长找到人家门上去了。文博三伯:拉着人家手就是打了?没打。
双方各不相让,记者只好两边协调,10几分钟后,场面终于平静了下来,但是文博的家人却呆在学校的门口不肯离开,非要学校给一个说法。看到这里,我觉得,文博的家长们呆在学校门口不离开,其实已经不是为了讨个说法了,而是面子上下不来。古语说:知子莫若母,最了解孩子的是家长,可我现在看来,倒像是孩子把家长看透了,家长对孩子还不够了解。是什么让家长看不清自己的孩子呢?我想是因为爱,太爱了,就看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