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系列报道《走基层·在那偏远村庄》。前房家村位于平度市马戈庄镇西部,与胶莱河相距不远,村里没有工厂企业,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为了增加收入,村里家家户户都擅长制作冰糖葫芦,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村民姜言廷正和妻子在堂屋里忙活,屋中间摆着用来加工糖葫芦的工具,旁边桌子上还放着几盆已经穿好的山楂和山药豆。材料备好,姜言廷开始往锅里加砂糖和芝麻,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然后用大火熬制糖稀。老姜说,糖葫芦做起来,并不像看着那么简单,熬糖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20多分钟后,锅里的糖沸腾了,冒着细小密集的泡沫,看上去有点像啤酒,闻起来又香又甜。见火候差不多了,老姜赶紧将火关掉,把串好的山楂贴着泡沫轻轻转动,一层薄薄糖稀裹好了。一锅糖稀很快沾完,但还剩下很多山楂,老姜又开始熬下一锅。6点20左右,老姜的女儿起床准备上学了。今年老姜种了4亩土豆和大姜,土豆卖了六千多块钱,大姜行情不太好,每斤才三四毛钱,他打算放一段时间再卖。从九月份山楂上市后,他就开始做糖葫芦贴补家用。再过几天,做糖葫芦的村民还会越来越多。早上七点半,糖葫芦全部做好了,老姜把它们分类装箱,绑在电动车后座上,早饭也顾不上吃就出了门。他今天要去小营村赶集,骑车大约需要20多分钟。不到8点,他就到了集市,在一处人多的地方扎起了草靶子。
和早晨的忙碌相比,卖糖球是个耐心活。老姜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去赶集或者庙会,最远到过潍坊那边,每天风里来雪里去,生意好的时候中午就能回家,要是卖得不好,那就没有点了。也许是老姜的吆喝带来了好运,连着来了几个大主顾,不到10点半,糖葫芦就全卖完了,老姜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据了解,前房家村共有15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都会做冰糖葫芦,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记者手记:近几年,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农民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多,加工糖葫芦的村民也逐年减少。糖葫芦产业的兴衰,不仅反映出村里经济结构的逐步变化,也让我们感受到村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这份辛勤和努力,前房家村的致富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