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来青岛打工的李秀林找到生活在线,请在线帮忙劝劝儿子,自己和子女之间,为了遗体捐献的事儿,闹的有些不愉快。
李秀林,47岁,身体健康。2007年,从胶州老家来青岛做24小时家庭护工,就在前阵子,李大姐认识了一对老年夫妇,他们捐献遗体的决定,深深触动了她,李大姐说,自己捐献遗体,一是为了百年之后不给儿女添负担,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自己10年前曾经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楚。
丈夫去世给李秀林的打击非常大,在医院的半个月里,她感受并亲见了很多生死离别,目前医学上无法攻克的疑难杂症让鲜活的生命逝去,那种痛苦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所以,当她听说可以办理遗体捐献时,马上报名参加。
73岁的林善华大娘祖籍上海,上世纪60年代和丈夫一起来青岛定居,就是她让李秀林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林大娘身体很好,性格也开朗。她说,自己早在2004年就和老伴一起办理了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手续。这个想法还是受自己小姨的影响。
林大娘说,自己的女儿移民国外,她和老伴在办捐献遗体手续时征求过女儿的意见,孩子非常支持。
象林善华和李秀林这样想法的人,在青岛还有很多。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青岛市遗体捐献是1997年开始的,捐献者人数逐年在提高。
工作人员说,我国现在尿毒症患者50多万人,其中有30万人可以通过肾脏移植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供体缺乏,每年只有不足2千人有幸接受肾脏移植手术。而因为眼角膜伤病失明的人,每年将近200万,却只有4000例可以因为移植手术复明。虽然近来青岛的遗体和角膜捐献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这仍然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奉献他人,延续生命。让生的意义得到更好的延续,眼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