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机器视觉作为重要技术分支,正成为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领域。为破解创新人才短缺难题,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创新推出“卓越工程师特训营”,打造集工程教学、产教融合、就业服务于一体的教育平台,有效打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在山东产研院(青岛)机器视觉实验室,第七期学员柯玉姮正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设备实操训练。通过特训营的定制化培训,她已成功获得海克斯康公司的入职通知。这种“即聘即用”的成效,得益于特训营的金字塔培养模式:其中60%为实操课程,25%为理论课,10%为案例课,5%为项目规划。学员不仅可以在机器视觉验证中心操作工业设备,还能获得来自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一线工程师的现场指导,并通过企业HR直接面试实现就业对接。
数据显示,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三年内将达到566亿元,但70%的制造企业因专业人才短缺面临智能化转型困境。特训营创新推出“三向定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涵盖视觉理论、硬件选型、软件开发三大模块,全部由一线技术工程师授课;教学突出实战导向,学员短期内可学到真正的应用型技术,结业后还将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为其授予的机器视觉工程师证书。
目前,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累计开办8期培训班,完成500课时教学,为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27所高校和多家龙头企业培养200余名工程师,1500人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项目还特别为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开设定制专班,通过嵌入式课程培养AI时代复合型工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