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青岛蓝谷瞄准建设“世界蓝谷”目标,加速把海洋高端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优势转化为产业引领优势,全力打造全国经略海洋的战略高地和旗帜样板。
在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对“海燕-X”水下滑翔机最近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2020年7月,这个团队研发的“海燕-X”水下滑翔机在综合科考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10619米,刷新了下潜深度的最新世界纪录,并获得温盐深、溶解氧、声学和视频资料等宝贵深海观测数据。
从“蛟龙号”到“海燕号”,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批原创性、战略性、集成性科研成果在青岛蓝谷诞生;一批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扎根蓝谷。目前,蓝谷的高校研究机构达到24家,国字号科研机构达到27家。
作为国内唯一海洋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和产业集聚区,青岛蓝谷积极发挥科研资源集聚优势,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产业化。眼下,青岛森科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立体剖面监测设备正在进行性能调试,这款产品集合了海洋观测中的水下视频、水质、水文参数采集等多种功能,已提前被多家大型海洋牧场和科研机构预订了近十套。得益于青岛蓝谷的科研资源集聚优势,该产品研发只用了半年多时间。
为了把科研优势更快更好地转化成产业优势,青岛蓝谷聚焦海洋技术装备、海洋生物、海洋大数据等产业,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已征集、梳理可转化成果300多项,各类创新平台累计达到71个,已落户企业五千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