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兴。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城市,近年来,银川积极推动黄河水生态保护,采用源头控污、中段提升、末端兜底的三段式管控,提升入黄排水水质,全力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战。
记者李俊洁:“时代黄河万里行,我们现在来到了银川市第五污水处理厂,可以看到我身后的污水处理系统正在进行着生活污水的处理,为了能够满足城市污水处理需求,在三年前企业进行了一次扩建及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每天的5万立方米,达到了现在每天10万立方米。”
银川第五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银川市区东南部生活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污水收集率达到100%。在这里,污水需要经过物理、生物、化学等工序的层层处理,降低氨氮等指标,达到中水标准后,才能排放到黄河。部分达标水质,还可以用来绿化、洗车。
银川市第五污水处理厂厂长杨东霖:“污水处理的管网都铺设的比较健全,所有的城市生活污水都进入城市管网,收集到污水处理厂,所以基本上银川市的污水收集率是很高的,没有直接排入渠道或者沟道的情况,所有的污水都在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
水质达标的排放尾水,将通过入黄排水沟排入黄河,而在此过程中,这些水还要经过一次净化,银川在入黄排水沟适宜地段建设人工湿地,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
银川市水务局水利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少勇:“我们对过去入黄排水沟进行全段清淤同时对岸坡进行水生植物种植还设置了生物浮床在水体往黄河输送的过程中让其在沟道里进行水质提升和改造。”
经过入黄排水沟的再次净化后,尾水进入到最后一步净化过程。2018年,银川将9条入黄排水沟的8个入黄排水口截断,全部汇入滨河水系,入黄排水口从9个变成1个,实现集中监测、集中管理。同时,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滨河水系形成了一条40公里的沉淀池,可对水体进行再次净化,实现排入黄河前的末端兜底。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综合室主任徐慧:“现在黄河流经银川一共有83.8公里,设置有3个断面,经过我们近些年的检测,现在数据已经稳定能够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要求,能够稳定保持一个Ⅱ进Ⅱ出的状态,已经能够达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一个一级保护区的标准要求。”
记者李俊洁:“三段式的管控如同三道方线,守护者母亲和黄河的水环境,而再三段式管控的背后,是银川人对于生态保护的精益求精,甚至是有点较真。而正是这种较真,才让我们的黄河生态得到更好的保护。层层把关的较真精神,大胆创新的生态保护方法,正是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