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任评说,听我心观点,大家好我是翼展。常关注生活在线的朋友估计你看一眼就很清楚是什么事了,李村步行街手机店骗局的事咱们报道了多次了,当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整治力度也很大,如今处理起关店之后的遗留问题,让人更加看清了这家店的面目,拿着他家的手机可以去步行街上任意一家苹果体验店置换,也真是敢说,自己忽悠人还妄想让其他店给背锅。最后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回应非常给力,你也别联系了,剩下的我们来办,估计这商户也挺意外,关店这么久了,还要被监管部门找上门来,这就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你做了恶,那你就别想跑。看到实惠,就容易激动,譬如李村步行街的苹果手机,当然其实围绕着手机价格展开的骗术也不知这一处,如果29元可以买一个手机是不是很棒?前年就有报道,广州有卖手机的给你说29元就能买手机,购机后说还要6年内低消2999元,而且还有有不定期视频回访,店员直接恐吓消费者,漏接要向“税局”交违约金,还会上征信系统。不想交违约金?没关系,店员就会顺势推销购入另外一台公开版手机,带手机卡的,你要是表示担忧不想要,店员强行抢手机卡“激活”,还要求你填写分期贷款表格,“六年最低消费2999元”,则成了“需还话费2999元”,不知不觉最低消费成了贷款。而这也只是围绕着手机销售而产生的另一种陷阱罢了,这样的陷阱有多少?五花八门,尤其当商家给你扯上运营商,银行,很多东西消费者没法第一时间去验证,在低价的诱惑之下自然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李村步行街的手机店被曝光了,不干了,那么会不会有其他搁着坏心思的商家,在其他区域以其他手法,去侵害消费者权益呢?我们希望没有,相信监管部门也会去负责的验证商家的身份商家的生意,可没人能打这个包票说一定不存在,谁都不想成为上当后维权的人,怎么办呢?别贪,天上可能真会掉馅饼,但也有可能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