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天气渐凉,尤其是夜幕降临之后,不少人都会想起那些街头流浪、露宿的身影,他们吃饱了吗?穿得暖吗?去哪里御寒?社会救助站作为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福利保障者,为流浪人员提供救助服务。丛淑丽就是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她是如何为生活无着落的人员提供暖心救助的?
上午九点,丛淑丽来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医院再次联系,落实前一晚被紧急送往医院的受助者身体情况,并通过各种途径,为她寻找亲人。
丛淑丽:“对我们昨天救助的受助人员给他进行DNA、血样材料的准备,看看我们通过公安那边的技术手段帮她寻找家人。医院诊断她是属于癌症晚期,也陷入了昏迷的状态,医院也对她进行了抢救。”
为流浪人员进行帮助、安置是救助服务中心的核心职能。“小丛工作室”成立以来,丛淑丽总结出了“五维立体寻亲法”,运用救助系统检索、公安协查、DNA比对等方式,打造立体、协作的寻亲体系。
除了帮受助者找亲人,丛淑丽还要助他们融入家庭生活。徐大爷因为家庭纠纷导致居无定所,长期露宿街头。为了能够帮助徐大爷能够早日回归家庭,丛淑丽一直与他所属街道办事处、家人联系。
每年市救助服务中心要接待受助者近四百人,丛淑丽清晰地记得,刚从业时,一名身患传染病的求助者一度让她乱了阵脚。
为了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丛淑丽不断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在入站流程中加入了受助者身体情况筛查。
丛淑丽:“有一次一个受助人员到我们中心,就说自己有精神病,在和她的沟通过程中,她其实是和她的丈夫发生了矛盾。再和她沟通,她逐渐意识到家人对她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最后她主动提供了丈夫的联系方式,我们就很快和她丈夫取得了联系。看到她们一家团圆,我们的内心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这可能是真的帮助到了她。”
在丛淑丽看来,走进救助站的,往往是孤独、深陷困境的不幸者,能用自己的暖心服务,让受助者重获温暖,她就很满足了。工作五年来,丛淑丽已经护送150多位受助人员回家,为450多人进行寻亲登记。
正是因为有了像丛淑丽这样的热心人,许多流浪者的“回家路”才被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