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任评说,听我心观点,大家好我是翼展。一桩家事,感觉也比较缺乏普遍性,听怎么说的,不如看到底怎么做的,还剩六万,那么我帮助你把这六万块钱管理起来,让你有一笔最后的积蓄,不至于说耗尽钱财走头无路,每月给一部分生活费,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那么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这是不是代表着自己的财权无端的被别人掌握起来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能自己合理理财,别人自己又怎么会去操这份心呢?不知道这位堂哥会不会这么想:我帮你,你为什么这么对我?您看,两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说到最后大家都委屈。其实跳开这个问题本身,有个更重要的事,交际界限。试想,如果咱们是报道中的这位堂哥,遇到这种事之后会怎么想,我不管了不就是了?《睡虎地秦墓竹简》当中记载一段文字:“借父优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秽语。”意思就是,儿子把自己的锄头借给父亲使用,脸上露出施恩的神色。母亲借用一下儿媳的簸箕扫帚,儿媳说话也不客气。这个话可能说的有点夸张,但是确实也表达了一个意思,分家之后,就有了界限,与父母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亲朋好友了。你看,不止是咱们现代人,古人同样也有这样的尴尬。当自己的朋友,亲戚遇到了困难,是要帮的,我可以建议你怎么做,给你提供一些什么样的信息供你参考,但是我不会去代劳,你可以不听,可以有自己的决定,但一样,如果哪天你败尽家产来向我求助时,也请你尊重我们之间交际的界限,人心是暖的,看人遇到困难,是要出手去帮的,但是到最后,能为自己负责人的人,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