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今天,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正式投产运营。这座由我国自主设计、自行建设的自动化码头,在全球首次实现“氢能+5G”的结合,以中国“智”造、中国智慧为全球港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岸线长660米,共有2个泊位,自2018年6月8日动工以来,建设团队科学组织、强力攻关,码头从建设到投产运营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建设周期为全球同类码头的1/5,项目的科技含量也是举世无双。
用氢替代石油和煤炭,轨道吊实现完全零排放,以年吞吐量300万标准箱测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万吨。同时,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还在全球率先实现“5G+自动化技术”全覆盖,为智能港口应用构建了信息高速公路,可以有效降低自动化码头的运维成本。
此外,全球首创的“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智慧监管系统、三维可视化运维平台、自诊断系统等领先科技也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得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为港口发展赋予强劲新动能。
山东省港口集团总经理、青岛港集团董事长李奉利:所有在这个时代当中的新技术,我们都希望在港口得到得以利用,我们都融合到我们这个传统的产业当中,其实用一句很形象的话,你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码头,这是一个化妆化妆成码头的高科技公司,这就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
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在这些新的领域,我们和西方的发达国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认准机会踏踏实实地去创新去发展,我们就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引领世界。青岛港在这些智能、新能源的创新探索上面,也为我们全国制造了一个榜样。
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2013年,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青岛港启动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顶住压力,刻苦攻关,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一期工程从规划到建设运营的全过程。截至2019年11月26日,一期工程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5.4万标准箱,码头效率比全球同类码头高50%,是首个超过人工码头作业效率的自动化码头,为世界港口贡献了更加智能、先进的“青岛模式”、“中国方案”。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郑清秀:自动化码头方面,最近几年从追赶者应该说到并行,现在处于世界的领跑者,走在了世界的前面。特别是二期码头,将5G技术和新能源这两个创新的融合在一起,既是智慧港口,也是绿色港口,创建了一个生动实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