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是一座因商而兴、聚商成市的商贸名城。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即墨商贸业从河边集市的小商小贩萌芽,成为江北最大的商贸城。70年砥砺奋进,即墨商贸业实现了跨越发展,更展现了即墨这座千年古城旺盛的商业活力。
在即墨城区西部,有一个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建筑面积达36.5万平方米,每天在这里忙碌的经营商户、各地采购商近十万人。69岁的徐延华是市场里的第一批业户,本来早已把生意交给女儿打理,进入秋季批发量大增,徐延华便时常到店里帮忙。
现在,即墨服装批发市场经营商户9000多家,年交易额200多亿元,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十大服装市场第三位。这处红火的市场所在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一片荒地。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到即墨,一些手巧的农民开始制售服装、鞋帽,即墨大集的服装市口应需而生。1984年夏天,即墨第一家专业市场——服装批发市场在墨水河河滩建成,不到30岁的徐延华把全家2800元积蓄拿了出来,给自己租了一个一平方米的摊位。
市场的发展速度出乎徐延华的想象。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和服装市场的发展壮大,服装经营户迅速增多,达到两千多家。1994年,即墨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向全社会敞开市场投资大门,楼宇式、现代化的新服装市场建成运营。搬进新楼的徐延华,年营业额超过千万。
从1994年到2006年十年多的时间里,即墨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新建专业市场29处,市场商户也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来自五湖四海,江苏商人平瑞虎就在1995年来到了即墨。
199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即墨设立了市场发展局,对市场的经营和建设做出了新的规划,随后,服装市场衍生出的小商品、针织、皮鞋、布匹等市场相继建成运营,江北最大市场群由此享誉全国。作为市场发展局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二十年里,郑大虎一路见证了即墨市场的繁荣发展。
2007年,服装市场完成了第四次建设,墨水河边的集市口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型批发市场。70年里,即墨商贸业由一叶小舟发展成庞大的市场群,服装市场、小商品城、中纺服装城等六处重点市场总建筑面积达168万平方米,商户18000多个,从业人员10万多人,2018年完成交易额4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