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系列报道《青岛·解放日》。青岛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在解放青岛的关键时刻,如何瓦解国民党破坏城市的阴谋,保护好工厂、企业和水电设施,让这座城市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手中?系列报道《青岛·解放日》,今天播出第三集《护厂》。
李村河,从青岛主城区北部自东向西穿城而过,从高空俯瞰,在河流下游的闫家山附近,一座德式厂房在众多建筑中颇为引人瞩目。
1949年,青岛的市区人口接近百万,各类大小工厂一千余家。对于这些运不走的厂房设施,国民党当局正在暗中执行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1948年底,两万公斤烈性炸药从上海运抵青岛,最后的时刻,他们要将码头、电厂、水源地等要害部门,以及重要的工厂炸成一片废墟。
供水,事关工厂生产、百姓生活,一旦遭到破坏,不仅关系到能不能完整地接管青岛,更关系到解放后整个华东地区的稳定。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下,各种形式的护厂运动积极开展起来。
早在1925年,青岛市第二个党支部就在李村河水源地成立,光荣的革命传统,使得这里的护厂运动颇有声势。同时,我党做统战工作的地下党员和地下关系,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有名望的爱国人士和企业的上层人员。
为了保卫城市,还有一些志士在青岛黎明时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张明善,对外身份是码头工人,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地下党传递消息。在保护海泊河水源地的斗争中,张明善不幸被捕,为了防止逃跑,军警残忍地挑断了他双手和双脚的脚筋。在青岛解放的前一夜,张明善在太平角刑场被枪杀,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中纺青岛分公司是当时青岛最大的官僚资本企业,下属13家工厂,有职工2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数百名。如果能把中纺的总经理范澄川争取过来,以他的合法身份领导保护工厂,将对保全城市产生重要影响。
在大义面前,范澄川终于做出了“愿意合作”的表态。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范澄川以公司名义发布了护厂任务,保证了青岛13家纺织厂的平稳过渡。
位于海岸路附近的电厂,同样是国民党军警意图破坏的目标。为了预防不测,300名职工组成护厂队,24小时巡逻守候。
厂房的后面是一片开阔地。显然,敌人想把这里作为战场,抵抗即将进城的解放军部队。为阻止敌人,赵景业与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展开了周旋。
1949年6月1号傍晚,黎明就在眼前,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普通市民与我党的地下工作者走到了一起。中纺一厂的几百名职工轮班看守着四万多批棉布;印染厂防护团用沙袋堵住了工厂大门,四方工厂集合起全副武装的厂警,严密守护着工厂的设备......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把一座完好如初的城市交给明天。
1949年6月2号中午,青岛解放,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青岛的老百姓对入城的军队产生了怎样的印象?偌大一座城市,又是怎样完整地接管下来的呢?系列报道《青岛·解放日》,明天将播出第四集《进城》,欢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