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青两年的俄罗斯留学生卡佳,与青岛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一名博士生,也是一所小学的外语老师,还是中俄友好交流的“文化使者”。今天的《爱上青岛》系列报道,就让我们走近卡佳。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的网络课堂里,同学们正在与俄罗斯彼尔姆市一所学校的小伙伴们进行俄语文化交流。课堂上,卡佳不仅担当翻译,还是孩子们的俄语老师。
今年32岁的卡佳,与中国缘分深厚。她来自黑龙江彼岸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10岁就开始学习汉语,对中国文化由衷地热爱。在哈巴罗夫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卡佳主攻汉语语言学与翻译专业,由于成绩优秀,她成为学校选拔的首批3名俄中交换生之一,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取得了硕士学位。多年的留学和游览经历,让她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于是把博士生专业定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
两年前,卡佳选择到位于青岛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攻读博士学位。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在专业学习之余,卡佳还非常热衷于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担任过学校留学生才艺大赛和留学生新年晚会的主持人,还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十九大”主题演讲比赛。当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启动国际理解教育,与俄罗斯多所学校携手搭建网络课堂时,学校找到了卡佳,请她担任翻译,卡佳欣然应允。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俄语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孩子们学起来难,卡佳教起来也不轻松。课堂上,她耐心地纠正孩子们的发音,带他们做语言类的小游戏,激发孩子们学习俄语的兴趣。
现在,卡佳的博士毕业论文即将完成,马上就要做出职业的抉择。在她看来,工作的首选城市是青岛,而在职业上,她希望当一名老师,尤其是给孩子们当外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