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的一道独特风景,在沿海一线很多红屋顶的老房子都有着百年的历史,政府部门也制定了政策法规进行保护。可最近有市民反映,说在小鱼山附近,一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老房子屋顶被拆掉了。
上午,根据爆料人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了金口一路11号甲。眼前,这栋历经沧桑的老房子已经被拆得只剩下四周的墙体,整个屋顶已经消失不见。残砖断木散落在院子里,到处都是,一些被拆下的砖瓦就堆放在路边。
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6号一大早,五六个工人来到这里开始拆房子,半天功夫,就把房顶给拆了。
记者从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上了解到,房子所在区域属于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而历史文化街区在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名录之内。根据《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在城市风貌保护项目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保护要求,组织专业设计,按照规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依法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规划许可。”《青岛历史文化文名城保护规划》中也规定,对于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中的独立庭院建筑,不得改变建筑外部特征。这处房子的施工有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记者联系了八大关街道办事处。
很快,房子的主人也赶到了现场,向记者展示了青岛市规划局市南分局给出的审批文件。规划部门已经同意了房屋的修缮方案,同时要求修缮工程保存、延续传统风貌建筑的特色风貌,并采用建筑物固有的传统材料和工艺对房屋进行修缮。
记者注意到,在审批文件中,特别提出“同意建筑屋面使用红色树脂瓦,外墙主题选用浅黄色涂料”,也就是要求房主做到修旧如旧。
青岛的城市风貌,来源于“山,海,岛,城”一体的城市格局以及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从2014年11月起实施的《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不仅保护城市已经形成的风貌特色,还从城市建设发展的角度,考虑到了城市风貌的延续和培育。这其中,对于历史城区的保护尤为重要。那么对于生活在历史城区里的人来说,哪些行为是需要注意的呢?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条例》规定:
保护历史城区以红瓦、黄墙和石材本色为主的建筑群整体色调,控制建筑屋顶和立面的颜色、材质。未经市城乡规划部门批准,不得改变建筑物、构筑物的原有色调。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建筑物。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不得迁移、拆除。
禁止减少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内现有的绿地面积。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原有绿化特色,禁止改变街区内的行道树种类。
保护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大门、围墙、铺地、石阶、桥梁等历史环境要素。禁止擅自拆除、改造上述历史环境要素。
有了这详细的规定,最重要的还是落实。对于市民反映的“破坏红瓦”一事虽然最终调查发现是个“误会”,但我们从刚才记者的镜头中可以看到,整个房顶都已经被掀掉了,可见整体的工程量还是很大的,不知道如此施工是否符合老建筑修缮的相关要求。因此,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确保工程真的能够做到“修旧如旧”。借助这条新闻,我们想说,希望破坏老建筑的事永远不要发生。大家都知道,我市现在正在推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红瓦绿树”是青岛独特魅力中不可缺失的一环。这片片红瓦,勾勒的是青岛的风情,而在其之下的一座座老建筑,更是在讲述着城市的岁月流转与风烟故事。时光无法倒流,这些老建筑也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对它们的每一丝损坏,都是对城市记忆和城市文脉的伤害。如果您发现身边有破坏老建筑的行为,欢迎您拨打今日热线电话85701777与我们联系。保护岛城的“红瓦绿树”,保护老建筑,我们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