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实施国际城市战略,我市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互动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本土企业海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青岛经济国际化驶入快车道。
随着德国联合新能源集团近日入驻,青岛中德生态园内的德国企业中心吸纳的德资企业达到四家。该中心正式启用半年多来,德意志工商中心青岛分公司作为运营方,从市场、政策、商务、法律咨询、部门协调等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更好发展,并以此示范吸引更多德资企业来青投资。
以德意志工商中心青岛分公司为代表的服务业引资,成为岛城利用外资的新亮点。去年以来,青岛深入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利用外资结构从以往的制造业引资“一支独大”转变为现在的制造业、服务业引资并重,引资要素也实现升级,从土地、人力、税收等政策优惠型转变为市场、服务、资本运作的环境优化型。2016年,全市利用外资迈上70亿美元新台阶。
建设国际城市,必须“走出去”对接国际资源和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青岛企业根据各自实际,或到海外设厂,或通过并购实现跨国运营,以多种方式深度参与全球合作。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去年9月完成对日本渡边淳一文学馆100%股权收购,借助这一平台,城市传媒在丰富业务版块的同时,加强文化输出,扩大优秀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全球布局也成为岛城优势企业走向海外的新趋势。如今,海尔集团的“本土化设计、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战略强势凸显,已在全球设立五大设计研发基地、100多个制造工厂和60多个营销中心。海信集团在全球建立12个研发中心,在美洲、非洲等市场区域投资设厂。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圣元公司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上市,在奶源优质的法国建厂,并在迪拜设立营销中心,以此辐射南亚、中亚和西亚等市场。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促进“走出去”与“引进来”互动发展,并把“一带一路”作为主攻方向,在海外累计举办33场“丝路对话”经贸促进活动,推动35个“一带一路”沿线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4个项目签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达17.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