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制造业名城、品牌之都和全国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青岛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为目标,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发展以数据为驱动的先进制造,促进全市经济提质增效。
对着物流配送单,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几秒钟的时间,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公司的物料接收工作就完成了。这家位于胶州的集装箱制造企业,是我市最早探索互联网工业发展之路的企业之一,通过对自动化设备的升级改造,将生产过程联入网络,从物料配送、加工组装,到后台管理、定单指派、质量查验等,全部数据都会实时上传到企业的“私有云”上。在实时数据的支撑下,传统制造企业实行了几十年的物料领用制,在这里变成了根据作业任务“多频次、小批量”的配送制。
在生产管理“数据化、透明化、精细化、可视化”的支持下,中集冷藏箱制造公司的生产管控能力显著提升,各个生产环节都被纳入统一计划、精细管理之中,集装箱制造的生产方式也由原本各环节相互独立的离散制造,转变为环环相扣的流程化智能制造,生产效率提升了30%。目前,该公司冷藏集装箱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互联网工业不仅是理顺生产环节、实现精细管理的“良方”,还是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有力工具。位于平度的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建成国内首条发动机曲轴智能化生产线,收集企业生产的“大数据”,以此为基础对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升级研发,把产品做“专”做“精”,实现由低端到高端的跨越。
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积极融入互联网工业战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搭配智能化、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对生产、管理等进行升级改造。全市已拥有包括海尔、海信、青啤、中车四方等在内的50家互联网工业示范企业。
根据《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育5个全国领先、行业主导的互联网工业平台,打造50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建设500条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在互联网工业化道路上率先走在前列。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