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我们在节目中持续关注了从河南安阳远道而来的李凤琴夫妇。他们千里迢迢来青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老母亲,完成跨越七十载的寻亲梦。昨天,曾经参与办案的老民警,为寻亲老人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今天,又有好消息传来:沙岭庄还有一位老人,了解当年那段蹉跎的往事。
幸福家园社区的大多数居民,都来自原先的沙岭庄村。在帮助母亲寻亲的过程中,李凤琴夫妇通过网络,结识了一位名叫王正林的老人。虽说,他并不是李凤琴母亲七十载漫漫寻亲路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但作为土生土长的老沙岭庄人,他所掌握的详尽资料,足以还原每一个与沙岭庄有关的故事。
李凤琴与丈夫的此次青岛之行,专为母亲郝兆珍寻亲而来。郝兆珍远在河南安阳,年近八旬的她,终日牵挂着千里之外的故乡青岛。因为这里,是她出生的地方。也是她孩童时代,被迫与亲人们分离的地方。
拥有四十四年警龄、曾经参与过这场千里寻亲的老民警董家福,确认了郝兆珍及家人的描述。看过节目之后,热心肠的王正林老人也坐不住了。这两天,他早出晚归走街串巷,向老街坊邻居们打探线索。
王正林说,沙岭庄村但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对1944年到1945年之间,那个曾经住在村南菜园棚子里的乞丐有印象。同样带着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同样以乞讨为生。体貌特征、时间以及细节,都与郝兆珍童年时的模糊记忆极度吻合!
据老村民们回忆,当年,乞丐是四月份逃到沙岭庄避难的。日本投降后两个月,也就是1945年十月份正值秋收的季节,大伙儿便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小女孩。之后没多久,乞丐和小儿子也失踪了。打那以后,他们的身影再也没有出现在沙岭庄。只是后来听说,爷俩很有可能去水清沟一带继续乞讨了。
无巧不成书!王正林老伴的姥姥家恰好就住在水清沟。据她回忆,1945年,魏家工厂收留了一个落魄的乞丐当厂工。后来,鉴于厂工表现出色,魏家便帮助他加入了水清沟大队。与此同时,还为厂工爷俩提供了一套住所。难不成,那个姓赵的人,就是郝兆珍苦苦寻觅了七十年的亲生父亲?!
遗憾的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魏家与老赵爷俩感情逐渐疏远,从此失去了联系。目前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老赵已经去世。而老赵的儿子眼下是否健在?对于那段几十年前的过往,是否印象深刻呢?谜底,或许很快就要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