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热心观众打来电话说,都昌路附近的早市上,有人带着四个一岁多的孩子乞讨,是他们自己的孩子吗?为何会带着四个这么小的孩子,沿街乞讨呢?记者立刻赶了过去。
在都昌路上,一男一女带着四个孩子正在路边,孩子看上去只有一岁多的样子,地上铺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求助,四胞胎暂时困难,向爱心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求助。在一个敞开的布袋里装了不少零钱,不时的还会有爱心人捐助。不过也有人心里头犯嘀咕,孩子是这两个大人的吗?怎么会舍得带这么小的孩子,出门乞讨呢?
男子说自己叫杨京起,妻子名叫李玉莲,两人都是安徽阜阳市人,来青岛不到一周的时间。杨京起说,孩子是自己亲生的,只不过出生医学证明没有带在身上。
小布袋很快就被零钱填满了,还有不少热心人给孩子送来了吃的穿的。临近中午,天气越来越热,两个孩子闹着要睡觉了,杨京起和妻子准备起身离开,和记者约好了,到居住处拿孩子的出生证明看看。
两个大人带着四个孩子走在路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对于这一份关注,李玉莲已经习以为常,尽管如此,心里有时还是泛起说不清的滋味。
二十分钟后,夫妻俩带着记者来到了海泊桥附近的一处小旅馆里,这里就是一家六口的临时住所了。李玉莲进屋翻出了三个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
老三是女孩,其他的三个都是男孩。乾、赐、瑞、福,是夫妻俩给四个孩子取的名字。出生医学证明上写的很清楚,父亲名叫杨京起,母亲叫李玉莲。可是四个孩子,为什么只有三份医学证明呢?为了保险起见,记者联系上了附近的派出所,委托他们再确定一下亲子关系。
四个孩子确实是杨京起和李玉莲的孩子,这一点没问题。那他们是怎么来到青岛,又怎么忍心带着四个一岁多的孩子在街头乞讨呢?在一家六口居住的小旅馆里,夫妻俩向记者讲述起了自己的经历。
房间不足十平米,一家人挤住在一起,显得拥挤杂乱。从早市乞讨回来,四个小调皮睡醒之后一刻也不闲着,杨京起和李玉莲则忙个不停。四胞胎的到来,让他们有些手足无措,却也乐此不疲。
杨京起和李玉莲都是38岁,虽然李玉莲的姑姑曾经生过一对双胞胎,但四个小家伙一起到来,他们连想都没想过。尤其是当父亲的杨京起,短暂的惊讶之后,更是莫大的欣喜,家人早早就给孩子取好了名字。李玉莲怀孕29周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医生检查发现,孩子状态不好,需要马上实行剖宫产手术。
杨京起说,四个孩子出生时,体重都不足三斤,因为肺部发育不完全,第二天就从阜阳转到了合肥的医院,并上了呼吸机。万幸的是,两个多月的精心照料,小家伙们终于闯过了生死关,健康出院了。
虽然政府每个孩子每月给120块钱的补助金,可李玉莲说,孩子越来越大,吃喝用度越来越多,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想给孩子吃点好的,就得打工赚钱,可是四个孩子离不开人,家里的老人又都身体不好,夫妻俩时常是左右为难。
为了维持生活,从去年冬天开始,夫妻俩带着四个孩子离开家,南下泉州开始了乞讨的生活。今年2月份,又一路北上,一周之前从潍坊来到了青岛。
四个孩子让两口子忙碌又辛苦,一路从南到北的乞讨生活,更是让他们尝尽了人间冷暖。在流浪中,孩子一天天长大,学会了说话,走路,而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李玉莲心里,既欣喜,又无奈。
把孩子带大,是夫妻俩心里唯一的信念。李玉莲说,自己并不怕吃苦,也知道乞讨的生活对孩子不好,只是生活难以应对,每天的日子,都需要想办法过下去。
现场+孩子哭。
手忙脚乱的给宝宝喂上奶粉,四个小家伙暂时安静了一些,夫妻俩也松了一口气。只是,总这样带着孩子乞讨不是办法,流浪的生活势必会影响四胞胎的成长。关于未来的日子,杨京起说,在孩子睡熟的时候,夫妻俩曾做过无数次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