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到白首,我要找到你  16-06-27     视频长度: 0:12:53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滚动

一大早,焦金法和妻子就拎着礼物,从崂山北宅蓝家庄的家中出发,开摩托,挤公交,一气儿颠簸了两个小时,8点半左右,终于赶到了青岛市区。这一趟,他们要去探望一位52年前的恩人,马翠萍。

52年前,马翠萍30岁,焦金法12岁,一个住在青岛市区,一个住在崂山北宅,原本是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可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创造着各种机缘巧合,1964年,马翠萍大学毕业,参加了巡回医疗队,去北宅给大家做医疗服务。

原本斑斓的世界,突然从眼前消失,12岁的孩子,内心的恐慌可想而知,可父母都是普通农民,要养活七个孩子,根本没有能力为焦金法治病。就在一家人犯愁的时候,马翠萍主动提出来,可以带着焦金法去市里看病。

经过检查,焦金法的眼病得到了确诊,打针吃药,一年多的治疗都是马大夫帮衬着,直到视力完全恢复。焦金法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自己蹦跳着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最亲的马阿姨时,却意外的发现……

那以后的许多年,一有机会,焦金法就会四处寻找,这一声谢谢,在他心里埋藏了很多年。随着日子渐渐走远,焦金法更惦念当年的马阿姨,生活的好吗?她是否还记得,那个不太爱说话的小金法呢?

焦金法说,没有经历过失去光明的瞬间,就无法体会当初他生病时的恐惧,要不是马大夫及时的伸出援手,或许一切都会改变。为了那一声迟到的“感谢”焦金法找了52年,昔日的少年,也变成了一位“大叔”。

52年,焦金法工作,娶妻、生子,可是寻找从没放弃。几年前从教师的岗位退下来,焦金法更有大把的时间,来为自己圆梦。他托朋友,求助公安户籍部门,借助朋友圈,发布寻找的信息。终于在6月初,传来了令人惊喜的消息。一个姓王的朋友经过多方打听,联系上了马大夫的女儿雷虹,原来,这些年马大夫搬了5次家,人也早就从医院退了下来。她,还会记得当初那个叫金法的孩子吗?6月19号,离开52年之后,马翠屏再一次踏上了蓝家庄村的土地。

52年的分别,有太多的心里话要说,有一些,无关于感激,而是类似于亲人的惦念。这一次会面之后,焦金法和马阿姨约好了,三天之后,在青岛,马阿姨的家里,大家再好好聚一次。

52年后的重逢,让寻找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时光荏苒,当年12岁的少年,已经年过花甲,而昔日风华正茂的马大夫,也已是82岁的耄耋老人,回忆当初,老人很平静。

在老人的心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更是自己一生的职责所在。治病救人,不分你我,更不能计较得失。因为生命,是无价的。

对于当年的这件事,老人的记忆并不深,或许焦金法只是她帮过的,众多病患当中的一个。可是这一份萍水之恩,却让焦金法铭记了半个世纪。退休后,他并没有闲着,而是不遗余力的为崂山区的老人体育活动张罗,奔忙。

52年的寻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可两个家庭的交集,刚刚开始。焦金法希望,这份情缘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其实看着这个片子,我自己也在想,如果我是那位受帮助的人,我会不会辗转几十年,也要找到当初的恩人,我会不会只是把这份感动放在心里,而不会选择说出来?我可能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但是我知道,只要我没见到恩人,我会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