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号,网友曝光了一段萨顶顶在“2016星光璀璨-元宵节晚会”上话筒拿反假唱的视频。假唱我们看的多了,唱的这么假的还真是头一回见,事后,萨顶顶本人也在微博中作出了回应,这个回应倒是让人颇为唏嘘啊。来看今天的热点关注。
这演唱,多么的完美,这音色,多么的空灵,但是画面拉近一看,露馅了,就是假唱,萨顶顶话筒都拿反了。她自己也注意到了,赶紧换另一只手把话筒转过来,面露一丝尴尬,看来歌手毕竟是歌手,还不是一个好演员。假唱视频曝光后,网友纷纷谴责萨顶顶不负责任,假唱是不是也走走心呐,而萨顶顶则在自己的微博里回应:“别骂了,下次演的更精细些,大家消消气!”这调侃的口气,显然没有把假唱当回事。
其实近年来,关于假唱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赞成者认为,预先录制好节目,演员对口型假唱可以保证节目整体的质量。不还有春晚导演说过嘛,“只要是本人的声音就不算假唱”;反对者则认为,假唱是公然的弄虚作假,蔑视观众的情感,是对艺术的亵渎。
这场争论在2008年的时候,有过一次官方说法,文化部曾以“部长令”形式,发布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第三十一条规定:“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方式欺骗观众。”里面还明确了假唱、假演奏的定义:“就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不过可惜啊,这条细则有个前提,人家说的是“营业性”演出,比如歌星的演唱会啊,但像春晚、元宵节晚会这类节目,不在约束范围之内。那么既然没人限制,为了保证节目效果,就安排假唱呗。慢慢的,被安排假唱的歌手也习以为常了,所以你看,萨顶顶这样的,能毫无愧色地调侃自己拿反话筒的事儿。
大家回顾一下近几年的大型晚会,歌手假唱,说得不好听点,已经成为一种“传承”了。有很多人质疑过,凭什么人家舞蹈演员真跳,相声小品演员真演,而歌手就得假唱呢?这个观点很有力,不管唱歌跳舞,还是相声小品,都是一种艺术形式,连基本的真善美的底线都坚守不了,那么请问,你们所谓的“艺术”究竟要提倡什么?可能有人觉得,假唱并不一定要上纲上线到这种程度来说,可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啊。放眼社会,类似的作假行为太常见了。在官场上,某些地方官员政绩注水,在GDP数据上动手脚;在商业领域里,总有人坑蒙拐骗,诈骗信息、诈骗电话层出不穷,山寨、水货更是比比皆是;在学术领域里,科研造假、论文抄袭屡见不鲜。这么看来,演艺界假唱,正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
假恶丑大行其道,是对真善美的亵渎,摧毁的也是有良知的人正常的三观。GDP注水,真抓实干的老实人必然吃亏;科研造假,就没有人信奉板凳要坐十年冷;山寨版盛行,谁还有心情搞原创、搞创新?既然可以假唱,谁还会潜心磨练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我看了萨顶顶那段视频以后,突然想起来有一年春晚上,王菲和陈奕迅合唱《因为爱情》,因为部分音走调被网友调侃成车祸现场。现在想想,这样的车祸现场多么难能可贵。我宁愿听车祸现场,也不愿意看歌手们反拿着话筒在台上拼演技,唱歌的别抢演员的活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