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不生,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不愿意生育,有的甚至是高学历导致高单身率。以北欧为例,像挪威啊、芬兰啊,常年占据全球离婚率的榜首,更不要提负增长率了。明年就是猴年,人口会不会像预计那样出现较大的增长,我们拭目以待。
接着来看,大家听说过实名的微博、实名的火车票吧,现在农民工也要进行实名制管理了,说是要根治欠薪的问题。那么这个招、靠谱吗?来看今天的热点关注。
每年到了年关,欠薪、讨薪都会成为一大新闻焦点,有人过年时乐乐呵呵的,有人却是愁眉苦脸。或者我们准确的说,农民工被恶意欠薪,并不是一个周期、节律性的难题,一年当中时不时地就会冒出来一两起,只不过是在过年这段时间比较集中。往常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很多创意维权、讨薪的点子,像拉横幅,送锦旗,极端一点儿的有跳楼、跳桥。该发的钱发没发咱不知道,倒是见过不少新闻说讨薪的农民工因为维权方式不当被警方拘留。
为了改变这个讨薪难的焦点问题,人社部出手了,副部长邱小平表示,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坚持先签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强对分包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的监督管理,不得以包代管;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鼓励实行分包企业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的办法。
听起来好像很复杂,我给大家简化一下就是,不能拉过来一帮人就给你们干活了,必须签合同,实名记录,权责分明,发工资也不是包工头负责给了,直接由企业通过银行发钱,保障农民工的利益。按照人社部和社会保障部的预想,要在2020年努力实现基本无欠薪。
我们可以来捋一捋,那些年政府为了治理欠薪问题出台过的那些政策。基本的劳动保障、要签合同,这个就不用说了,不光是农民工这一个群体,社会各行各业都知道,给人干活儿不能白干,要明确用工关系,要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但这也只是找工作的人一厢情愿。企业就是不给你签呢?我们以建筑工人为例,你不是想要合同吗,对不起就是没有,这活儿你乐干不干,你不干有的是人争着抢着干。所谓的合同,也不过空谈。再来看这条惩罚措施,企业恶意拖欠工资的,最高罚款2万元。朋友们,拖欠农民工工资动辄就是上千万,那两万块钱罚款比起来真是杯水车薪,我要是企业我也宁可挨罚了。后来国家加大惩治力度,建立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对恶意欠薪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那么我们回忆一下,新闻媒体上曝光出来的欠薪事件,是讨薪的新闻多,还是欠薪被惩处的新闻多?好嘛,现在又来了一个新办法,实名制管理,按照惯性思维我也得多问一嘴:能好使吗?
其实欠薪的问题,主要是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因为太庞杂,所以市场秩序长期不规范,工程项目违法分包的、拖欠工程款的,大量存在,这种状况导致了建设单位与农民工之间形成了很长的“债务链”,别的不说一层层分包出去的包工头都有多少个呢,但凡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哪个包工头卷着钱跑了,最底层农民工的工资都可能被拖欠。现在实名制管理,说白了就是要缩短这个债务链,从用人单位直接到农民工,如果出现问题,那就是冤有头债有主,该找谁维权就找谁维权。那么到底能不能见效?我只能说,实名制管理也好、银行代发工资也好,不过是为防止拖欠工资新加了一个门槛,但是这道门槛是高还是低,关键要看执行的情况和监察的力度。如果只有前期制度,没有后期监管,这道门槛有也等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