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青岛的药店,那可用怪来形容,根据食药部门统计,青岛药店的数量最多的时候达到了4800多家,总数超过了便利店,为了保证市民用药安全,食药部门从去年开始为青岛的药店“瘦身”。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铺自负盈亏,人家要是宁愿亏本也坚持开门,别人其实是管不着的,甚至有些创业的小规模店铺,开张之后,几个月内要亏损着运营一段时间,这也是正常现象,原本不需要主管部门亮红牌,但事实是,其中的不少小店,已经无法靠卖药生存,所以卖锅碗瓢盆的,卖食品饮料的,比比皆是,没人监管他这方面的产品质量,也没人监督销售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抢了别人的客人,也扰乱了市场秩序的,如果想查的话,几乎每条街现在都能查到几家。药店的日子不好过,但你卖超市的东西,超市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不到两年时间就淘汰了1500多家,这淘汰率听起来确实挺吓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是听听淘汰的原因大伙们就明白了。
食药执法人员介绍说,药店新版GSP认证抬高了开药店的门槛,在药品购销渠道和药品储藏温度控制等方面要求更严了,除了已经被注销的1500家药房,目前还有91家药店因为未通过认证,被勒令停业。其中就包括了青岛东阿阿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漳州路店,城阳区仁爱堂大药房,城阳区丰泽堂大药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