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生活更加便捷了,尤其是出门打车再也不用站在太阳地儿里等半天了,拿出手机滴一下,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不过方便的背后很可能也有尴尬,王女士滴滴打车就遭遇了短信骚扰,这不禁让大伙儿也跟着担心起来,打车软件是否会泄漏过多的个人信息呢?王女士:“我长期用滴滴打车,有一次打完车以后,他10分钟都没来,我就打电话,他说打不通,我说那好我着急有事取消吧,他就发短信骂我。”
一个方便、快捷的打车软件在王女士看来已经成为了一种隐患,那大伙儿是不是都有同样的担忧呢?
半数以上的人对自己个人信息的泄漏和人身安全问题表示担心,其次是财产风险,以及行车中的安全保障。而对于打车平台的安全性,专车司机却有不同的说法。专车司机:“原则完成业务不能和客户沟通,直接投诉他,给公司打电话封号行了,干不了了就。忙活一天好几单取消你不上火?有一个评星给了一星,直接分下来了,找了十多个电话天天打,接起来就骂,最后那个人不开电话了。”
看来和王女士有同样遭遇的还不止她一人,除了人身安全问题,财产安全也让乘客有很大的忧虑,前阵子,湖南的周师傅接到梁小姐滴滴打车的订单,到达地方后,梁小姐通过滴滴打车支付。
虽然当时显示支付一直不成功,但是周师傅表示稍晚一些支付也没关系,不过一个小时后,周师傅发现手机多次出现连续支付的信息。
周师傅通知梁小姐面对面把钱还回去,原本认为事情到此告一段落,可没想到晚上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周师傅:“21号晚上21点扣的,余额显示负的。”
七次费用又被悄悄转走六次,司机周师傅表示这样的遭遇让人担心。
而针对乘客梁小姐和司机周师傅的遭遇,滴滴打车并没有给出回应。其实让大家担心的不光是滴滴出租车,一些没有营运手续的私家车干专车拉乘客,也在出租车行业内愈演愈烈。
私家车没有取得相关的运营资质,属于非法运营,而私家车司机对此也很清楚,显然都是在铤而走险,这又是为什么呢?“专职不休的,一个月一万块钱没问题。”
钱是不少挣,可是没有运营资质,汽车一旦出现事故,车上的乘客又该怎么办呢?
虽然说在法律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撑,但我身边,天天都有人在用打车软件,有时候,老人打不上车,孩子们帮忙叫车,手机支付,确实方便。而前年大面积出现的旺季打车难,宰客多,今年确实没怎么听说,我们不能把它都归功在打车软件的出现上,但新事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变了客运市场的格局,我们希望,它能正规些,再正规些,给司机和乘客更多更全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