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单拍砖:被辱老师打学生 该不该开除?  15-06-09     视频长度: 0:6:9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青岛全接触 正文
  

照这个形势,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女性雕塑周围加装摄像头,隐蔽一点儿,拍下来看看到底谁这么流氓。

安徽的这个学生,调皮捣蛋的时候就被老师给逮着了。他干什么了呢,他在老师背后贴纸条,纸条上还写着一些侮辱性的词汇。贴同学身上就一玩笑,这贴老师身上事儿就热闹了。来看今天的热点关注。

安徽蚌埠怀远县某中学,有位梁老师正在上课,无意间发现学生马某某在他的背后贴了一张“我是乌龟,我怕谁”的字条,字条上还画了一只乌龟。梁老师顿时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与这名学生扭打在了一起。

事后,怀远县教育局发布了对梁老师的处分决定,大致的意思是,学生马某某虽然有侮辱老师的行为,但梁老师身为教师,不应该体罚学生,他的行为违反了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经决定,给予梁老师开除处分。好好的师生不做,偏偏就闹成了仇人。

其实这个事儿,从个人涵养这个角度说,当事的老师确实可以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一个豁达的人,是很善于自嘲的,就算做不到豁达,至少也应该顾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为人师表的形象。不知道这老师教什么的,教语文的老师可以在文字上下功夫啊,自黑一下,“千年王八万年龟,你这是祝我万岁啊,我可当不起”,一句玩笑事儿就过了,显得自己大度,也不失为对孩子的一种言传身教,老师嘛,有气度也有风度。现在这种情况就非常难堪了,根据孩子家长的说法,老师不仅是因为一时冲动打孩子,甚至还有扇学生耳光、按住学生脖子等等一系列过激的动作,这些动作远远超过了体罚的范畴。

那么这种行为到底应不应该开除呢?现在当事老师的同事,都在为他叫屈,说教育局处理过重了,开除公职是一种非常严厉的处罚了。梁老师反应可能是过激,但事情毕竟是学生挑起来的,有激烈的肢体冲突,也是因为厮打过程中学生还手了,学生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为什么一罚就全冲老师来呢?老师也是人,人不能有点儿脾气吗?

说起来,这几年,老师体罚、或是对学生采取极端行为的新闻,频频出现。不久前,常州就出现过一名“史上最任性老师”,这名初中英语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面对错误较多的作业本,愤怒之下竟在本子上批下“狗屁”二字,遭到学生家长发帖投诉。还有上个月,武汉某所中学德育处的两名老师,为了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教室展开大搜查,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搜出来的三部手机摔碎。

那些体罚的、打孩子的就更不用说了,或许正是有了前面这些负面新闻的影响,再加上学校怕家长闹事,想着赶紧息事宁人,这才有了开除老师的决定,至于如何处理学生方面,却没有任何说法。那么现在我倒是很想问问,出了这样的先例,等老师们再碰到难缠的学生,应该怎么办?没家教的,张嘴就骂你,怎么处理?回骂,有辱师道尊严;气急出手,现在的学生肯定会还手,还容易被家长抓住把柄,麻烦越来越多;告诉学校,管理层会觉得这老师没有能力。算来算去,当老师的只有一个字:忍。忍是心头一把刀啊,忍过了之后呢?师生情分也荡然无存了。

我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际交往难免会产生矛盾,不管是师,还是生,都是人,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完全像歌里唱的那样,不可能像艺术作品里写得那样永远充满温情,毕竟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一旦出现冲突,怎么办?很多人认为,老师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和权威,但其实不然,现在但凡学校里有点儿什么风吹草动,舆论就会把老师们放在道德的烤架上烘烤,预先设定了不管怎么着都是老师有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很有可能会在所谓的“民意”的压力下,牺牲当事老师的权益来换取从严治教的声名。安徽这起乌龟字条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啊。

好在事情峰回路转。昨天下午,怀远教育网发布了一则通报,通报称,在做出开除处分后,梁老师又向怀远县教育局递交了复核申请。经复核,县教育局没有充分考虑老师受到学生侮辱这一情节,再加上,老师对体罚学生一事态度端正、认错较好,开除处分变更为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一级。事情算是有了一个妥善的处理结果吧。可问题还摆在这里,教育的理念变得更加现代化、人性化了,“棍棒教育”已经被公认不可取了,那么又该以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惩戒学生才最恰当呢?怎样才能既保障老师的尊严,又让学生受到教育、意识到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