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摔伤骨折 理赔麻烦不断  15-02-09     视频长度: 0:8:9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今年冬天,滑雪这项运动,突然成了一种时尚。青岛市民的参与热情很高。比如市民徐先生前段时间就去体验了一把,但是滑雪过程中发生了一点意外,不甚摔伤导致骨折。好在徐先生买了保险,但是等待赔偿的过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李女士和徐先生,是对小夫妻,都住青西新区。上个月,青西新区藏马山滑雪场首次开门纳客,价格便宜。李女士和徐先生就想去玩玩。但是滑雪是项危险的运动,万一出事怎么办?在网上李女士查到滑雪场的一个销售电话,就打了过去。

1月7号当天,李女士和徐先生又叫上了两个朋友,驱车四五十公里,来到了位于青西新区藏马山滑雪场。在售票窗口买票的时候,售票工作人员也说,必须在门票的价格之外,另外强制缴纳5块钱购买保险。交了五块钱,李女士和许先生并没有收到什么保险单,滑雪场只是给他们了一张的简单收据小票。不管怎样,有了保险后,徐先生几个人心里有了底。但没想的是,在滑雪过程中,意外还真的找上门了。

徐先生左臂肱骨粉碎性骨折,当晚就在黄岛人民医院进行了手术。手术费用总共花了18000多块钱

。预计明年可以拆除钢板,到时候还得花费四五千。并且术后两年内,徐先生也不能进行负重活动。花了这么多钱,受了这么大的罪,等医院的事情一了,一家人就想到了保险赔偿问题。滑雪场当初推销的双重保险,该用刀刃上了。徐女士联系了藏马山滑雪场,没想到当头被泼了一头冷水。

藏马山滑雪场答复,在徐先生的摔伤事故中,责任是三七开,徐先生负主要责任,按照滑雪场投放的公共责任险,徐先生只能得到2000多块钱的赔偿。这让徐先生一家人不能接受。为什么滑雪场对外宣传的时候,说得那么好,现在出事了,却只能赔付这么一点点?为了给自己留个证据。在事发后1月30号,李女士以咨询名义再次拨打了网上藏马上滑雪场这个售票电话,并做了电话录音。

这段录音,销售人员一直在宣称滑雪场的双重保险。为了验证这段录音的可靠性,在采访现场,记者让王女士以咨询名义再次拨打了这个销售电话。

对方在电话里还是一个劲忽悠,只要是在滑雪场自个摔伤了,客人购买了门票和保险,滑雪场一定会全部赔偿。

宣传说得这么好,为什么真的遇到意外,却变成另一码事了呢?为了弄清楚情况,记者和李女士徐先生再次来到藏马上滑雪场,在多次被拒之门外后,一位负责营销的仲经理终于出面了。

仲经理用自己的手机拨打了这个尾号888的电话,双方沟通了一会儿。仲经理告诉记者,这个人不是滑雪场的销售人员,只是票务经销商。并且,这位经销商也不可能承诺,在滑雪过程中出现意外,医疗费滑雪场会全额赔偿的事。

在营销经理面前,电话中的小潘,口气一下子变了。说话很是谨慎,再不像以前那么口若悬河了。那么,即使这位小潘,有忽悠顾客的嫌疑,那么,除了门票里含有的公共意外险,能够赔付两千块钱之外,在售票窗口被购买的五块钱保险又是怎么回事,出了事为何不能赔付呢?

李女士说,他们购买的五块钱保险,他们有消费凭证。结算的时候,也根本就没有退还一说。退还的只是当初使用滑雪工具的押金。而且收了钱还要退这一说法,李女士也觉得于理不通。

仲经理打了一通电话,最终自己也解释不了这五块钱,是干啥用的。仲经理说,自己第二天会向集团公司进一步了解此事。记者随后留下了电话。第二天,仲经理打来电话说,徐先生消费的五块钱,是一种意外险,如果人在滑雪场受伤不至于死亡的话,最高赔付是6000元。根据这个险种,公司决定向徐先生追加2000多元的赔偿。

买保险就是为了没有后顾之忧,显然徐先生的这个目的没有达到。尽管在他摔倒受伤这件事情上,滑雪场可能责任不大,但是这价值五块钱的保险,却对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误导。销售的过程,前言不搭后语。赔偿的金额也是前后不一致,不管卖保险到底是什么人,既然是在售票窗口卖出去的,就说明滑雪场没有尽到告知、说明的义务。而且我刚才查了些资料,像滑雪、攀岩之类的运动,属于高风险活动,不是每一种人身意外保险都包含。所以,大家在进入滑雪场之前,一定要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能轻信滑雪场的一面之词。当然,要彻底保障消费者的安全,还有赖于相关部门对滑雪场的管理,可以更加严格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