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和她的公益小书房  14-05-08     视频长度: 0:6:45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今日 正文
  
滚动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最美家庭,有些与众不同。女主人公徐萍是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馆员,丈夫高文则自己创业。从2007年起,徐萍创办了一个公益组织,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免费读书的地方。这个组织现在在岛城小有名气,可创立之初却是困难重重。夫妻俩是如何齐心协力,从事起公益活动的呢?一起去看看。

5月1号,小长假第一天,是公益小书房这个月第一次活动。一早起来,徐萍就去儿子的书房挑书。这次活动主题叫“奇妙的大自然”,《蚯蚓的日记》、《一园青菜成了精》,都是她精挑细选的读物,徐萍还特意拿了一本每年春天她都要推荐的书。

家中这样的大书柜有四个,儿童图书上千册,都是徐萍自己买的,花的钱已经数不清。自从她2007年成立了青岛公益小书房后,这些图书就成了活动用书。

活动还有半个小时才开始,已经有家长带着孩子到场。虽然每次都有义工帮忙,但布置会场、整理书架徐萍还是愿意亲力亲为。活动现场的书架上,有600多册图书,都是义工们募捐来的,翻看的人多了,徐萍隔三差五就得仔细检查一番。

徐萍的丈夫和儿子也是小书房的常客。这次,儿子壮壮还特意带着自己儿时最喜欢的一本童书,到现场做阅读引导员,给妈妈助阵。分享完图书,开始手工小制作,孩子们就坐不住了。这次徐萍教大家做小风筝,彩纸、铅笔、小图钉,所有的材料都是她前一天晚上在家准备的。现在公益小书房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可在2007年,公益小书房刚刚成立的时候,连个像样的活动场所都找不到。

那时候,徐萍一有空就要去找场地。整整找了两年,才找到了现在的活动场所。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小朋友也越来越多,最多的一次能来两百多人。每次活动,看见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开心的笑脸,徐萍都觉得特别高兴。

公益小书房能正常运转,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徐萍和丈夫高文都不是青岛人,结婚后高文辞职下海,创业之初十分艰难。

那时,徐萍白天要换三趟公交车,跨半个青岛,从严家山去海大的图书馆上班,晚上还要陪丈夫一起去台东夜市摆地摊。日子虽然困难,却没能难住夫妻俩。就这样,夫妻俩互相扶持,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起经营起了这个小家。直到近几年家里条件好了,徐萍才萌发了办公益小书房的想法。她的决定很快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又出钱又出力,丈夫是没少操心。夫妻俩希望,他们能用这种行动,让更多的孩子通过阅读,获得生活的快乐。

这些年做公益事业的名人不在少数,但普通人要想做好公益,并不是那么轻松。徐萍和她的家人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一是源于徐萍对儿童读物的热爱,再一个就是离不开她家人的支持。无论是丈夫力所能及的帮助,还是儿子的陪伴,从公益活动中获得的快乐,让这一家人的精神生活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也是他们一家人的幸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