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新建多处人工渔礁 改善近海生态和渔业结构  14-04-11     视频长度: 0:2:42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今日 正文
  
滚动

喜欢钓鱼的朋友都知道,礁石密布、藻类丛生的海域往往鱼虾比较多,因为这些地方是鱼儿的栖息地。如果我们用石块、混凝土块、废旧车船等在海底为海洋生物建设一个“房子”,让它们繁衍生息,这就是人工渔礁的建设。按照我市最新的规划,2015年之前将在胶州湾建设8处人工渔礁,2016年到2020年,还将再建设另外6处。

这段视频纪录的就是我市人工渔礁建设时的场景,一般选择深度100米以内的近海海域,建成后再配合增殖放流,往里投放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

青岛市从1981年就开始人工渔礁的建设,目前建成和在建的共有8处,其中生态公益型渔礁3处,休闲垂钓型5处。今年,水产部门将在休闲垂钓型渔礁,投放大泷六线鱼鱼苗30万尾,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同样因为攻克繁育难题而首次投放的另一种鱼类——松江鲈鱼名气更大,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味道鲜美,松江鲈鱼在古代就被誉为“江南第一名鱼”,1972年中美建交时,周恩来总理又用松江鲈鱼招待尼克松,从此跻身国宴行列,闻名世界。

这些人工渔礁建成以后,不但能够修复近海渔业资源,也为喜欢垂钓的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