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了几十年的学校,因为后来的工厂只好搬迁,看得出学校、学生和村民都是满脸的无奈,在搬迁之前这段时间,孩子们该怎么办呢?难道只能继续忍受?稍后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刚才我们说到,小学这边暂且有了解决之计,那么村旁河道内的污水会怎么治理呢,离开了学校,记者又回到了昨天曾经报道过的那处污水泄漏点。再次赶到莲湾河的这个污水管道泄漏点,记者发现,有工人正忙着在维修管道,看来,经过昨天的报道,终于有人肯出面了。
裸露在河底的这个破碎管道,涌出来的都是周边企业排放的工业污水,因为污染了河道,害死了鱼虾,所以周边的居民一直反映很强烈,昨天,记者先后找到环保局和当地街道办,可得到的答复是这里不归自己管,今天,即然有人来抢修了,说明还是有管家的,记者赶紧上前打听。一见记者来采访,远处一位工作人员赶紧将工人叫走了。记者也跟了过去。
原本罢工一年多的泵站,竟然重新启动了,如果水泵启动,已经破损的管道能承受的了吗?一转身记者又回到抢修点,工人刚刚填上的堵露剂,很快就被鼓开,情况很不乐观。这位工作人员说,昨天看到《生活在线》报道后,相关领导就责令他们尽快过来抢修,但由于莲湾河地势较低,周围企业的污水排放到管网后,全都汇聚这里,导致管道压力增大,所以想堵上这个漏点,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来,止住排污的关键,还是泵站。泵站到底何时能修复?记者又回到了泵站临时房。恰好几位工作人员都在场。没等市政公用局的工作人员开口说话,看门的泵站管理员就将记者推出了门,并拉上了窗帘。
面对污染,工作人员似乎并不着急。可是,念书的孩子们等不起,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离开。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沿河而居的居民,他们也等不起,可是他们能怎么办呢?难道全都为一个工厂让步,离开生活的家乡吗?我们现在不是找不到污染的原因,不是没有解决的对策,也不是没有治理污染的法律法规。但似乎我们能做的,只有等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看来需要弥补的漏洞不仅仅出在了看得见的管网,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漏洞,比污水的危害更大啊。我们希望明天,这里能有新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