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人:中山路“鬼秤”依旧 买3样特产样样不够秤  14-01-24     视频长度: 0:10:21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AT行动最开始,继续关注鬼秤,昨天我们的报道播出之后,很多观众打来电话,纷纷诉说自己被坑的经历,其中小陈是潍坊人,在青岛上大学,他说前几天放假,去中山路为家人买特产,结果被骗的不轻。

让小陈纳闷的是,当初买东西时,自己还特意看了看电子秤,上面显示,足斤足两,一点也不差,怎么回家后全都变了样,而且几乎是拦腰砍。

因为购物时没要小票,小陈也忘了店名是什么,现在已经无法追究。不过这种不良商家可不能听之任之,不能让短秤行为坏了咱青岛人的名声,记者决定去栈桥附近的海产品店走一趟。

记者首先来到中山路5号一家名叫海之声的商场,一进门,老板就热情的介绍起了自家的海产品。特别推荐48元一斤的大虾皮。讲价后,记者以每斤45元的价格,称了100块钱的。

随后,记者又以38元每斤的价格,购买了40元的鱿鱼丝,大约一两沉。走出商店,记者用自带的秤称了称。两样干海产品,分量都差的离谱。这是偶然现象,还是栈桥一带海产品店的潜规则?记者继续往前走,进了第二家店。

工作人员很热情,一边忙着给记者装袋,一边不忘推销其他产品,俺家的货你就放心吃吧。在这家商店的秤上,记者买的两袋虾皮都超过了500克。看样子老板还挺实在。记者又买了一斤蛤蜊肉,秤上显示分量一斤多。只是,这些干海货的实际分量是多少呢?咱再自己称称。

看到这样的结果,记者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不成是手上的便携式电子秤坏了?赶紧去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借用公平秤再称称……

看到这我突然想起来,平时咱确实有必要在身上带个弹簧秤,这样就能随买随称,省的被骗,方法可行,但总觉得心里别扭,难道面对鬼秤真的就只能选择接受和忍耐吗?今天说的可是正规商铺,执法人员还会怎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