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四个月:史大爷的选择  13-12-28     视频长度: 0:6:17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栏目 > 生活在线 正文
  

有家不回的,还有四个月前,我们报道过的那位住在海慈医院对面公交车站的史大爷,老爷子不仅有房产、还有退休金,但偏偏就是爱住在车站上,任谁劝说都无济于事,这大冷天儿的,有观众看到,这位固执的大爷,还住那儿呢!

接到刘先生的电话,记者第一时间赶到海慈医院对面。晚上7点半,在一栋居民楼的单元门里,见到了躺在地上的史大爷。

四个月前的一个三伏天,气温高达30多度,记者在海慈医院对面的公交车站,第一次见到史大爷。交谈之中记者得知,老人今年78岁了,一辈子无儿无女。退休之前史大爷是染料厂的一名工人,有房产在鞍山二路上,每个月也有固定的退休金。既然有家有业的,为何要露宿街头呢?

老人逻辑流浪清晰,给记者列出了一条条流浪的好处,可每一条都听得人心酸。流浪在外,不是因为没有住所,而是为了钱买不来的陪伴,和温暖。节目播出后,不少市民特地赶来看望,送饭送水,送来问候。记者也连续两条劝说,希望史大爷,能结束这种流浪生活。

连续几天,记者都没能等来老人的消息。或许是被好心人接走了,或许是家里的亲戚看完节目找了过去?只是一万种可能之中,记者唯独没有想到一点,事隔四个月,老人居然还在冰冷的楼道里,艰难的熬日子。

地上两床单薄的被子,身上盖着一床被子、一件棉袄,这就是老人全部的行囊了。虽然记不起记者是谁,但一提起回家的话题,老人还是一样的恐惧。

四个月的风餐露宿,老人的状况差了很多,记者必须很大声的讲话才能和史大爷交流。夜晚的寒冬很冷,气温接近零下四度,老人盖在身上的棉衣,甚至都结出了冰碴。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不管记者怎么劝,史大爷始终无动于衷。老人只是央求记者帮忙,如果可能的话就送两床被子过来,楼道里的寒风,确实有些刺骨。听说老人还要继续住下去,有居民表示出了不满。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起初史大爷住在单元楼铁门里,多少还暖和点,可因为扰民太严重,大家伙没法,只能把他又请了出来。他们希望老人能够回家,毕竟常年流浪在外也不是办法。

晚上十点,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交流,史大爷的选择,依然和四个月前一样,固执的留在楼道里,不回家,也不去养老院。酷暑严寒,春秋冬夏,无助的老人,无奈的居民,谁能解开这道无解的难题。让老人有个温暖的家,有一个不再孤单的晚年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