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黄岛的朱先生最近遇到件蹊跷事,自己银行账户上的七千多块钱,莫名其妙地不见了,在寻找这笔钱的过程中,朱先生发现了一件又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当一个个疑问最终被解开时,真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说起这件蹊跷事,朱先生一脑门子的问号,查了半个多月,至今他都不明白,自己存折上的钱究竟去了哪儿。
朱先生的工资通常都是当月打当月提,今年10月份,公司效益好,一下发了七千多,这让朱先生很兴奋,但当他第二个月去取钱时,惊讶地发现,账上的钱不翼而飞了。
钱被法院扣了?朱先生当场懵了,自己从没欠过钱,也没打过官司,可扣款通知书上的名字的确是本人,被扣的账号也是自己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法官说,朱长功,55年生人,牵扯一起债务官司,因拒不还钱,上个月被法院强制执行,这下朱先生更冤了,俺叫朱长功不假,但是1965年出生的,一定是搞错了吧?朱先生突然想起,村里有个人跟自己同名同姓,好像就是55年出生。
这位朱长功,59岁,55年出生!难道是巧合吗?朱先生把自己的遭遇一说,那位朱长功也愣了,他拿出一张法院传票证实,朱先生的确是被冤枉的,因为法院要执行的人,其实是他。
3年前,村里一个叫朱长聪的人要办贷款,请老朱做担保。因为是熟人,老朱很爽快地答应了,可没想到,今年正月,他收到了法院传票,银行将他和朱长聪一起列为被告,要求偿还贷款。
贷款还不上,作为担保人的老朱自然要受牵连,可奇怪的是,法院查扣的为啥不是老朱的账号,而是跟此事完全无关的朱先生呢?
村文书说,2008年为了领取小麦补贴,张八朱村统一给各家办了一张农村信用社的存折,由于两位朱长功同名同姓,生怕弄错了,发折时朱士儒格外谨慎。
朱士儒说,这张表格是当时财政部门发给村里的,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对应着各自的身份证号和银行账号,绝对不可能发错,可如果存折没拿错,朱先生又怎么会无故受牵连呢?为了揭开谜底,两位朱长功一起来到银行。
果然是存折拿错了!这个结果虽然在意料之中,却仍然有很多疑问,银行办出存折后,到发到村民手中,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财政部门发给村里的表格上,个人信息为什么被弄混了?这么多年,这个错误又为什么一直没人发现呢?
银行工作人员说,当初信用社办出这批存折后,应该是交给了当地财政部门,再由财政部门发到村里,这个错误的表格究竟是哪个部门统计的,事隔多年,没人能说明白,更没人愿意承担责任。如今真相大白,朱先生被错扣的钱,能否要回来呢?
这位法官表示,最晚下周,被扣的钱将通过信用社还给朱先生,朱先生决定重新办一张工资卡,将错误的存折调换过来。
采集个别村民信息时,疏忽大意,把银行账户弄颠倒了,这事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采访时,宝山镇财政所工作人员说了一句话,那张表格上,全黄岛有几千人出错,这种说法,是真的数目巨大渲染朱师傅遭遇的无足轻重?还是为了掩盖个别人的工作失误在进行一种夸大呢?很多地方,一年开无数个会,领导的桌牌,别说名字了,位置谁左谁右谁前谁后都永远不会错,可这边,几千个人的表格都集体出错,怎么就能错的这么离谱,说的这么坦然呢?我窃以为,那是因为,领导的桌牌出错,如果他修养低的话,说不定就不让你以后再享受摆桌牌这样的福利活了,而几千个村民,即便都不高兴,也不能把登记信息的人怎么样。如果我们的领导,真的希望我们的政府向服务型转型,就应该让这些普通人,享受到像领导一样的待遇,服务不好,一人一票,就能否决你。我想不少人都注意到了,中央电视台,最近在连续曝光部分地区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差、工作方式粗暴的行为,我觉得,这表达了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