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起火灾,昨晚,高密路东方贸易大厦附近冒起冲天的火光,具体的起火位置位于海泊路63号院内,一栋百年老楼。
昨晚六点半,拍客赶到海泊路63号时,眼前这栋二层小楼已经有一半被大火吞没。十多辆消防车陆续赶到现场,几十位消防队员全力扑救。
起火的这栋二层楼有近百年的历史,属于老式的砖木结构,尽管水枪从不同方向扑向火舌,但火势蔓延的依然很快。直到一个小时后大火才被控制住。
火到底是怎么起的?有没有人受伤呢?今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海泊路63号,十几位老住户无奈的在楼下徘徊,一场大火过后,他们已经无家可归。
在度过狼狈而忐忑的一夜之后,老房子终于恢复了供电,消防部门也收拾完了现场,住户们这才小心翼翼走进了这栋曾经熟悉的老楼。
居民们说,火苗最先是从二层的328户烧起来的,与它相邻的两户也被烧得面目全非。在现场,记者见到了328户的住户,宫先生。
宫先生告诉记者,火灾发生时只有老父亲一个人在家,家人都怀疑是电热毯老化导致了意外。好在有热心人出手相助,老父亲这才逃过一劫。
面对记者采访,马先生并不愿意露面。可危急时刻的援手,会温暖老人一生。火灾过去了,但危险并没有消除。老楼存在的安全隐患,是长久以来埋下的“火种”!
在大功率的电暖气头顶,是零零散散的老旧电线,而冒着黑烟的土暖气旁边,就是居民堆放的易燃废弃物,这种场景在海泊路63号院里随处可见。不仅如此,在这栋“回字形”的老楼中间,本该是空旷的院子,意外发生时方便居民逃生,可现在院子里已经建满了低矮的平房,逃生路被堵住,下一次危险发生时,又会怎样呢?
昨天晚上这场大火,一下子把老楼的消防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老楼居民到底该怎么预防火灾,成了大伙们所关注的话题,今天记者就跟随威海路消防中队班长胡成勇,一起来到了辖区内的老楼。鞍山路与山东路路口这几排筒子楼,论年龄虽赶不上海泊路那边的房子,可从外观看已十分破旧,这不胡成勇还没上楼就发现了问题。
脚底破木头和燃煤随处堆放,头顶各式电线错综复杂,这已经成了老式筒子楼特有的风景线,胡成勇告诉记者,自己做消防工作十几年,老楼起火不计其数,而原因大多和电路有关。家用电器老化,电器长时间带电工作就很容易发生火患。
老楼大多以木制结构为主,并且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再加上住户安全意识淡薄,危险一触即发。像三楼这户居民家里,就暗藏了不少安全隐患。
三处明显的消防隐患,一旦触发,极有可能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胡成勇告诉记者,老楼屋顶是木制结构,一旦发生火情,很容易造成串联效应,就拿昨天晚上海泊路的火灾为例,一家起火,很快牵连到了邻居。
老楼火灾频发,这也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除了加强消防安全警示,作为居民自身也要学会自我防护,比如自备消防设施,清理消防通道上的杂物等,将容易老化的电线用正规防火管规整,良好的习惯可以预防不期而至的险情。